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黄龙 >> 黄龙新闻 >> 正文 >> 正文

李永龙庐江莲屏山名称探源

来源:黄龙 时间:2023/2/2

庐江南部边境有座海拔高度仅有多米的莲屏山,但她却是庐江南境为数不多山峦中的一道天然边陲屏障。据“查字典地理网”《庐江历史沿革》记载:庐江“南以莲屏山”为界,可见,莲屏山又是庐南标志性的自然地标。

在我国,每座山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莲屏山当然也不例外。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濒临汪洋大海的南海稍,连年的水患让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天帝派遣莲花仙子来这里降妖除魔,捉拿山妖水怪。大战几百回合后,莲花仙子因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败阵,在旁观战的黄龙便纵身跃出深潭,出手相助,与莲花仙子联手征服了山妖和水怪,并以身作为屏障,莲花仙子和黄龙化作莲屏山和龙城山以镇妖孽。千百年来“黄龙出洞”、“黄龙护莲”的佳话代代传颂,莲屏山也因此而得名。

不过,再完美的传说终归是传说,现实中莲仙和黄龙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莲屏山的命名如神话传说那样是源自远古时代的可能性令人怀疑。

在弘扬佛法的佛教网《善缘通》和佛教导航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介绍:“莲屏山脚下有一座莲屏庵,坐西面东,依山而建。四周的山峦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明黄色的殿宇、院墙恰似争芳斗艳的花蕊屹立在天造地就的莲屏之中。远远望去,如天际与大地之中的一朵圣莲,由此而得名。”由此可知,莲屏庵是因殿宇如圣莲或因山峦形似莲花而得名。这比根据想象编造出名称的可信度要高得多。

记得明代编写的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叫“天下名山僧占多”,这是因为修行之人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因此寺庙庵堂多建在远离尘嚣的山中。这也就是说,有寺庵必先有山,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而我国庵堂寺院多以山命名,当然也有山因寺而名的,如太原的天龙山因北齐在此修建天龙寺而将方山改过来的。还有就是不少山本来没有名,是因为有了高僧大德而吸引慕名而来者,才变成人们向往的“名山”。那么,莲屏山究竟出自哪种情况呢?若是山因庵而名,其山原来又叫什么呢?

今观莲屏山主体呈东西走向,前后各有两支比较突出的山塝,犹如马的四肢;除西头俗称马尾处坡度较缓外,其他三方山势相对较陡。以山顶中间凹下部分俗称马腰处向两端南塝的分水为界,北属庐江,南属桐城(今枞阳)。据住在马尾处年近古稀的徐成家老人回忆,他小时候听先辈称,莲屏山原名“连母山”,因山上盛产一种叫“连母”的中药材而名。而康熙《桐城县志》记载:“连片山,县东北百二十里。”其后的道光志则称:“大干自平顶山落平冈,出庐江再入桐城,起连屏山,西发龙城山,西南至阳关岭西,过小岭又西发柳风山。”这与庵内乾隆乙亥年刻“连屏庵碑记”中的“连屏”相一致。遗憾的是,在嘉庆《庐江县志》南境福泉山(治南十里)、菖蒲山(治南二十里)、秀山(治南六十里)、卓马山(治南七十里)、浮祥山(治南三十里)和抱龙山(治南五十里)六座山中却无莲屏山的一言半语记录。而其中的“卓马山”和“秀山”却查无实处。

在字典中,“卓”为名词时指白额的马。说文解字注:卓犹旳也,以素旳一马为上。素旳一马、谓白马也。郑意白马出众故谓之卓。岳飞之孙岳珂《桯史》卷二中的“朝天之东,有桥曰望仙,仰眺吴山,如卓马立顾”,是对秦桧老宅地理位置的详细描述。《仪礼》觐礼有:“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联系当地人对莲屏山中部分称谓所留下的历史痕迹和莲屏山的形状,我们可以看到,莲屏山亦如一匹素马带领“群马”(矾母山、羊山、古楼山、龙城山、柳峰山等)朝着东方魏然屹立的“邑东南群山之祖”黄山寨稽首叩拜!特别是《续修庐州府志》和《庐江县志》“县全境图”所绘的山图位置,无所指的“卓马山”正好与莲屏山的位置重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县志中的“卓马山”正是如今的莲屏山!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江淮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造成这一地区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这对新兴的明朝政权防守不利,因而官方组织从江西外迁大量人口进行垦荒。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大量家谱记载,江淮之间大多姓氏都是于明初自江西瓦屑坝迁来。由于时空转换,就很容易使得一些地名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范围等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相邻的黄山寨就曾叫过黄石山和黄山,只不过是有的被记录下来,有的被忽略或遗忘而没有记载而已。

莲屏山土层深厚,林木茂盛,整个山头见不到一块岩石,更没有留下诸如石刻一类的历史记录。而山中的莲屏庵不仅匾额常挂门头,还有众多寺碑留存至今。碑记记载,莲屏庵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后屡毁屡建,香火从未间断。又据庵内释智平大师介绍,莲屏庵本来建在半山腰,后因枞阳麻溪吴氏家族一清廷朝官准备将曾任翰林院编修的厝柩安葬于莲屏山东麓“黄龙出洞”穴位上,此举遭到当地百姓的抵制,于是由关门李氏牵头的十大姓民众一夜间将莲屏庵移至现址,所以莲屏庵又称“一夜庵”。据此判断,莲屏山可能是在明代之后才根据莲屏庵的名称被逐渐叫开的;而上述那个神话故事应该是根据风水先生所说的“黄龙出洞”才编造出来的。

▌图:李永龙

▌编辑:张凤兰

▌审核:李珊珊吴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