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紫泥矿料
老紫泥经常被提及,估计跟它这个“老”字有关,似乎论资排辈,姜还是老的辣。
然而老紫泥却又披着神秘面纱,仿佛雾里看花,于是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
其实老紫泥就是老紫泥,神秘面纱,是某些人给它罩上去的。
▲老紫泥小块
比如,有说老紫泥就是紫泥矿中的老料,所谓老料者,就是年份更老形成年代更久远的矿料。紫砂矿形成于2.6亿年前,今天看到的紫砂矿,没有哪一块是近期形成的,否则的话紫砂就要是可再生资源了。上亿年的岁月沉淀,哪块是前辈长老,哪块是后起新秀?
▲老紫泥小块
又比如,有说老紫泥就是陈腐时间非常久的紫泥。甚至指明是从上世纪80年代陈腐至今的紫泥。这说法也难靠住。哪怕是诸如陈腐多少年或者几个月以上为“老”这类的时间标准都没有提出,没有标准,从何而谈,多久算老,多久算新,谁说了算?
▲老紫泥小块
再比如,有说老紫泥就是烧成品颜色很深的泥料。这就更靠不住,紫砂最后成品的颜色,不仅受泥料影响,还受烧制温度、烧制气氛的影响,此为其一,其二还有化学添加调色,所以从成品颜色反推,其实舍本逐末。我发现紫砂很多的问题,其实回到矿料都比较好理解。
▲风化泡开之后的老紫泥碎片
回到矿料,挖矿人习惯将砂性重的矿料称为“老块”,这是与“嫩”相区分,这个习惯自古就有,比如“嫩泥出赵庄”(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老紫泥,所以称之为“老紫泥”。
▲老紫泥制成的斗笠杯
老紫泥,主要产于丁蜀镇黄龙山的紫泥矿层中,其他矿区很少出产此种矿料。老紫泥外观呈紫棕色或紫褐色,紫中泛红,其矿物组成与普通紫泥基本相同,泥质较为粗杂,含铁质较多。《阳羡茗砂土》一书中有记录送检泥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其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略高于普通紫泥,所以烧成温度范围宽,收缩率小,约为8%,稳定性好,烧成温度以℃为宜。烧成色泽由棕红色向紫黑色变化,烧成后呈紫黑色,故有人把它称为“黑紫泥”,它跟一厂的黑拼紫泥容易混淆,一厂黑拼紫还有现在很多所谓的“黑料”是添加氧化锰发色,而原矿老紫泥的黑,个人感觉更接近褐色。
▲像不像银河系
老紫泥泥性稳定,干湿易于掌控,易于成型,因其耐高温,烧成稳定性好,作品烧成后与明清时紫泥壶特征相近,老味十足,所以很受壶友欢迎。老紫泥的作品在泡茶之初会略显枯涩,稍加泡养即显油脂般光泽,古朴端庄,温和典雅,尽显紫砂风韵。
▲老紫泥成品特写
▲与资料上所引用的老紫泥进行对比
参考资料《阳羡茗砂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