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契丹,想必大家第一念头想起来的就是《天龙八部》里头的萧峰,但就是这样一个建立过广阔的大辽帝国的民族,曾经逼迫大宋结下下羞耻的澶渊之盟,让石敬瑭割让出燕云十六州,鼎盛时人口曾经达到多万,但年被元朝灭亡之后,这样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民族,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之后再也没有契丹族的下落,它们究竟去了哪里呢?
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
“青牛白马”的传说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剽悍的民族。契丹人关于自己始祖有着“青牛白马”的传说: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她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随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青牛和白马,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了。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两人相爱并结合,繁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也就是“契丹八部”的由来,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从历史上来看,我们最早的关于契丹的记载是在《魏书》,《魏书》在记载与北魏政权联系和交往的各民族时,首次为契丹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库莫奚(也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与契丹同属一支,后分开,再后又被契丹吞并)立了专传。
大辽兴衰
经历过“盐池之变”,耶律阿保机杀死了其它7位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在西元年建立了“大契丹国”,阿保机称皇帝,年号神册,阿保机即辽太祖,从此契丹的可汗成为历史。在西元年改国号为大辽。之后辽夺取燕云十六州,进入中原,攻后唐,破后晋,与大宋签订澶渊之盟,形成西夏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大辽帝国最强盛之时,曾经霸占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
在辽太平十一年即年,辽兴宗即位之后,辽国开始走向颓势,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百姓苦不堪言。在辽道宗即位之后更甚,但是其并未改革图治,其去世之后,尤其皇孙接任即天祚帝。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在年,天祚帝被完颜阿骨打俘虏,最终辽帝国灭亡,共历时年。
契丹文化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最主要的就是契丹的文字,契丹文是辽朝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形式。但现时已缺少类似的文献。契丹大字相传于辽神册五年(年)由辽太祖下令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应有三千余字;契丹小字由辽太祖弟耶律迭剌参考回鹘文对大字加以改变而成。契丹族创字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觉,对其他民族也有不少影响,例如西夏创造党项文字、金朝创造女真文字、元朝创造八思巴文字。
还有其辽寺和辽塔文化,黄河以北的许多塔寺都是原建于辽,或是翻修于辽。契丹画家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和东丹王耶律倍所画多入宋内府,被誉为“神品”。此外,在经济、歌舞、社会习俗等方面,辽也广泛吸收民族文化,留下灿烂的文明。
契丹消失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频频发生,但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传。然而契丹辽王朝灭亡后,整个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了。辽时期,同时夹杂着西夏、宋、金、元、大理等等众多王国,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同民族建立的国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里,朝代的不同更迭,也导致民族文化的不断转换,在金朝灭亡辽之后,可能在进行民族屠杀的时候,将契丹文化也屠杀掉了,金创立了女真文字之后,也抛弃了契丹文字,也有可能导致契丹文字的灭亡,文字的灭亡,进而也就导致了文化的断层,从而契丹文化也逐渐消失了。
另外,契丹人的消失,作为一个民族,其在历史上消失了,几百万的人民族就此消失,至今也是一个谜。最大的可跟外族融合了,或者是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之后,被完全伊斯兰化了,形成了其他的民族,也可能是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散掉了。
契丹族虽然消失了,但这些流传下来的物质遗产依旧在向我们述说着他们曾经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