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黄龙 >> 黄龙发展 >> 正文 >> 正文

谢华良儿童文学的麦田守望者

来源:黄龙 时间:2025/7/16
王家怀治疗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https://m.39.net/pf/bdfyy/xwdt/
“正是盛夏,外面很热。大榆树上的知了叫得正欢,园子里的玉米和葵花,好像才几天工夫就蹿出了一大截儿。房檐上的一窝小燕子,叽叽叽地探出黄嘴巴……”(引自《陈土豆的红灯笼》)30多年前,当20岁出头的谢华良为自己的学生写故事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用文字讲述他心目中的乡土、乡村、乡愁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谢华良,吉林省农安县人,当过村小教师、中学教师,现为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他还有一个身份——儿童文学作家。30多年来,他发表中短篇小说余篇,出版儿童文学作品30余部,多篇作品被选入《儿童文学选刊》《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及多种年度选本。他还是冰心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他坚守乡土文学创作,将笔触聚焦留守儿童和乡村少年,抒写亲情、陪伴、责任,更抒写淳朴、善良、担当。有评论家认为,谢华良笔下的中国“好男孩”,有最纯粹的“中国味道”。用文学滋养学生心灵年,谢华良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青山口乡柳条沟村。农安历史悠久,古称黄龙府,在辽、金两个朝代达到鼎盛。如今,这里是全国十大产粮大县,盛产玉米、杂粮等。广袤的黑土地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片丰饶的文学沃土。谢华良从小喜欢读书,但家里条件有限,可供阅读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很少,每有读书机会他都倍加珍惜。“那时不像现在,当时能看的书少,每次父亲带回报纸和小人书,我都迫不及待地阅读,在书中收获快乐。”谢华良说。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边上,一所红砖青瓦的村小掩映其间,这就是谢华良曾任教的地方。年,谢华良成为柳条沟小学的村小教师。除了上课,他还给孩子们订阅了不少文学期刊。乡村偏僻,期刊经常不能按时送达,为了让大家有书读,有故事看,谢华良萌生了自己给孩子们写故事的想法。“苏自力是我哥,我叫苏更生,我们哥俩合起来就是自力更生。”(引自《苏自力的秋天》)“天没亮,我和妹妹就骑着那辆自行车出发了。四周的景色还模糊着,只有脚下那条通向远方的路,微微泛着白;屯子里的公鸡正在一声声报晓,走到几里外的另一个屯子,它们的歌唱还在此起彼伏;头上几颗亮晶晶的星星还没有落下去,在温厚而深情地冲我们眨着眼……”(引自《那辆自行车》)夏日的夜晚,就着窗外的虫鸣,批改完作业后,谢华良在稿纸上沙沙地写作,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便从笔尖流淌出来。后来,谢华良从村小调到了青山第二中学。当时学校的孩子主要来自周边的三个村——松花江村、柳条沟村和青山口村。谢华良利用学校里唯一一台刻录卷子的机器,把学生们的优秀作文印在一张小报上,并选取三个村名的首个汉字,将小报取名为《松柳青》。多年以后,他的一名学生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感慨道:“对于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农村少年而言,看下一期《松柳青》成为一种由衷的期盼。”年,谢华良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北京的《儿童文学》上。年,谢华良第一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那一年,我本来有机会到北京领奖,见到仰慕已久的冰心老师,但是由于当时农村通讯不发达,我是在半个月之后才得知获奖消息的。”年,他凭借中篇小说《麦子,麦子》再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此时,冰心老人已经去世。没能见到心目中的偶像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但他把遗憾变成了写下去的动力。守住最坚韧的乡村力量乡村男孩陈土豆、老街少年桑麻、骑行小子彭大蓬、听障儿童小六子、智障孩子逗逗飞……在谢华良的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乡村少年。“谢华良是一个出色的讲故事高手,他特别擅长刻画少年男子汉形象。”《文学报》主编陆梅曾这样评价他。“小说里的这些男孩无论有着怎样的家庭遭际,性格如何顽劣,当接踵而来的生活扑面砸来时,他们都有各自接招的方式。”“陈土豆生病了。考完期末试,一回到家他就病了。他对自己说不能病,不能病,还要给妹妹做饭呢。妈妈不在家,妹妹饿了怎么办?”(引自《陈土豆的红灯笼》)在众多“好男孩”中,谢华良最满意的是“陈土豆”。《陈土豆的红灯笼》是一部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的作品,讲述了15岁的留守儿童陈土豆,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一片天空,生动塑造了一个乡村男孩的奋斗形象。陈土豆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他在家里照顾年幼的妹妹。后来,爸爸妈妈生病回家,他又扛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看似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面对困难不畏惧、不沮丧的有志少年,陈土豆不仅挑起生活的重担,更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善与爱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陈土豆的红灯笼》同时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出版至今已经印刷30余次,“陈土豆”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和喜欢。“儿童文学与其他创作不同,创作者不仅要有童心,更要有良心。”在谢华良看来,儿童文学创作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让孩子们找到自我,了解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和担当。《麦子,麦子》《朋友洋钉》《苏自力的秋天》……谢华良早期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我很纯朴》系列作品,在谢华良看来,乡村孩子身上的那种淳朴,是一种优秀品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种正直、善良、勇于担当的品质保存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视野的开拓,谢华良从写自己逐渐过渡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