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河南赵峰(原创)
年7月,徒步完成万里长江实地写生;年6月,创作完成米《长江图》长卷;年9月,骑车完成黄河的实地写生;年5月,创作完成米的《黄河图》长卷;年11月,完成万里长城的实地写生……
(画家罗奇)罗奇,是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古代“行者”的传奇之人。之于罗奇,我对“行者”的理解是:以行走这一个性化独特行为去体验生命,创作艺术;是有境界不同于流俗,思想和行为上都特立独行的艺术行为,他既需要具有骨气、勇气,更需要充盈激荡着阳气和正气。罗奇,十几年如一日,创作完成史无前例的《长江》、《黄河》、《长城》、《红旗渠》等国画巨卷,无疑具备了这些素质,他是一位真正为艺术而行走的人也,是一位真正的“行者”。
勇者无惧:徒步长江,只为完成心灵的膜拜
罗奇,年出生在河南虞城一个小村庄里,6岁那年刚踏入校门的他,被满墙的宣传漫画所吸引。从那时起,罗奇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天赋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12岁时,他就有了想去新疆大草原的理想,他甚至想象着徒步长江,用自己的画笔再现梦中的大江。
年10月,年仅16岁的罗奇独自登上了西去新疆的火车。为维持生计,他在街头以卖画为生,开始了在新疆的流浪生涯……83年,罗奇应征入伍;年,退伍参加工作后,罗奇心中徒步长江的梦想又开始蠢蠢欲动;年罗奇辞去公职,回到故乡筹划徒步行走长江的事情。
(罗奇万里长江卷)年10月,罗奇从上海长江入海口“吴凇码头”沿护江堤西行,开始徒步长江。行走中,背40余斤重的东西,走在漫长的旅途,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看不到人烟,劳累、饥饿、干渴、孤独、寒冷……这些罗奇每天都要经受的磨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为防止自己在困难面前退缩,他在衣领上绣上了“永不倒的是意志”七个大字。期间,有两次晕倒在旅途中,是寺庙的和尚和修路的工人先后救了他。
进入海拔已将近米的藏区时,有时几天见不到人烟。在高寒缺氧、人烟罕见的世界屋脊上行走,随时都有把命搭上的可能。罗奇不怕死,但他怕如果自己真的死在高原,无法报答生养自己的娘亲。十几次他给远方的母亲打个电话,但号码拨到一半,就停下了手,他不想继续欺骗年迈的母亲,可他不知道一旦拨通号码给娘亲说什么。只有任双膝重重地跪倒在草地上,望着故乡的方向,声嘶力竭地喊上几句:娘,罗奇不孝……
年7月9日,经历了8个月的艰难跋涉,罗奇终于走到了象征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大桥。这位在徒步长江途中很少落泪的铮铮铁汉,再也抑制不住那十几年来对长江的一往深情,任涌泉般的泪水在脸上流淌……至此,罗奇途径11个省、市、自治区,历程多公里的徒步长江活动,圆满地划下了一个句号,完成了他此生的第一大壮举。
明者无悔:隐深山绘巨卷,勇攀人生的“各拉丹东”
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沱沱河源是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各拉丹东”取自藏语,海拔米,意味“高高尖尖的山峰”。
徒步长江回到故里后,罗奇就牢牢记住了“各拉丹东”这个词语,但走完长江对他来讲,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为迎接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大赛事,他把长卷设计为米来创作,寓意新世纪的第一个八年精彩一定是属于中国。
经过一段时间资料整理,罗奇决定自己隐居到陕西黄龙县深山里一座废弃的窑洞里去搞创作。经过周密考虑,罗奇携带所有资料和绘画材料进入深山隐居,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废弃的窑洞里没有电,他只能在白天创作,直到天黑看不到为止。每天他都要绘画十个小时以上,在他的画桌前,地被踩得比水泥地还要光滑。在那段时间里,罗奇每天5点起床打柴做饭。早上7点准时进入创作状态。为节省时间,罗奇每天做早饭时把一天的饭都做了,中午和晚上吃剩饭充饥。每个星期,罗奇都会留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翻越将近5个小时的山路到一座集镇上去买比较便宜的菜,但他吃得最多的还是自己在山里挖的野菜。
在深山的窑洞里,罗奇甘于清贫,融身于自然之中,从意领神会着笔,潜心作画,把自己所看到的长江的山水人物有选择地在画卷上表现出来,把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对长江的浓浓深情蕴涵于长长的画卷之中,完成了他人生的又一创举,完成了《长江图》的创作。
行者无疆:用心描绘祖国之大美
行者无疆。年9月12日,罗奇骑车完成黄河的实地写生;年5月,创作完成米的《黄河图》国画长卷。
年8月18日,罗奇赴万里长城实地写生启动仪式暨《万里黄河全景图》、《新万里长江图》开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多家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在会上,罗奇深有感触地说:“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已经创作完成长江和黄河图的创作,我的心愿就是开始《万里长城图》的创作,全景式地展现长城的雄伟和厚重。”
会后,罗奇便开始了长城的实地写生,仅写生笔记就达10多本。在长城写生期间,罗奇又受林州市委邀请,创作红旗渠长卷。罗奇说,接到邀请时自己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因为红旗渠之美是一种超越山水之上的大美,红旗渠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前进的不竭动力。
年,罗奇先后开始了《万里长城图》和《红旗渠图》国画长卷的创作,把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对祖国浓浓的爱意绘在笔下,以一个画家的执着向亲爱的祖国献礼!
思者无极:画出中华复兴梦
当罗奇的画卷赫然展现在眼前时,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震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他的画卷架构宏大,构思巧妙,和谐自然,浑然天成,切极具积极的时代意义,仅《长江图》就涵汇了各种建筑多座、人物多个、动物多个,将长江沿途公里的风景浓缩其中。在尽显传统国画细腻传神的同时,蕴藏着一种生命的焰火和厚重,推动着画前的你与画融合、与历史融合,与其说是一幅反映长江亿万年沧海桑田,弘扬国粹之绘画艺术精髓的画面,不如说是向你洞开了一扇通往华夏五千年文明变迁的窗户,面对这幅国画长卷,你能感觉到一股来自长江的生命气息在升腾,使人不觉中为之震撼……罗奇国画巨卷的脱颖而出,可以说是当代绘画界的一大奇迹。
或许,罗奇的画作只是画坛史上的一个瞬间,但对于长江、黄河、长城和红旗渠却是一个空前的创举。画以上题材的画家也许很多,但他们表现的多是这些题材的部分片断,完整绘画出这样宏大题材的画家,除了罗奇别无他人。
“我的画不属于个人,就像长江、黄河,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罗奇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将带着我的画到国内外去展出,把母亲河蕴含的中华精神展现给世人!”
有幸面对罗奇创作的国画长卷,我仿佛听到母亲河水流的声音,我知道,这是天籁的声音……其间,更蕴含着画家罗奇对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梦想和期盼!
注:赵峰,祖籍河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曾先后在全国散文和诗歌大赛上获奖。本文主人公画家罗奇,为作者赵峰恩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