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络的盛行和一些民间故事的流传,使得很多朋友对《封神演义》中的一些内容存在误解。我觉得,解读原著就应该以原著本身的设定为依托,而不应该将其他故事、小说中的设定强加上“封神演义”的名头。
十二蚊道人
原著从来没有过什么蚊道人,把龟灵圣母吸成空壳的是一群蚊虫,某百科在最后那句“不表蚊道人之事”不知道是哪个傻缺给改的,原著写的是“不表蚊虫之事”。
当然了,现代小说根据这个塑造出新人物,这无可厚非,只是说不见于原著。
十一比干是“文财神”
原著没有什么文财神、武财神,甚至都没有“财神”这样的文字名称,只有一个作用比较近似的“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而比干明确写出受封“文曲星”,没什么好争论的。
十高明、高觉是千里眼、顺风耳
高明和高觉是桃精、柳鬼,他们是借了轩辕庙神像的神通,死后虽然说魂魄上了封神台,但是最后并没有被封神,而且原著姜子牙最后也没有封过“千里眼”“顺风耳”这两个神位。
九番天印是半截不周山炼化
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哪来的,反正我通读原著不下二十遍,从来没看过这种说法。
八玉帝并未出现在原著中
或许是昊天上帝的名称比较炫,所以很多人认为封神中只有昊天,没有玉帝,这是两个不同的人。
实际这只是不同的名称而已,在原著中,昊天就是玉帝,而且玉帝这个称谓出现了不下三次,有兴趣的可以回去翻一翻哪吒相关故事,就是在那里提到的。
七纣王是最后一位人皇
原著不止一次说纣王是天子,甚至在最后封神的大名单上写的都是“天喜星纣王天子”,所以人皇的这个设定和《封神演义》不沾边。
六袁洪是孙悟空的前世
特别可笑的一个说法,本来就是独特设定的两部书,偏有人要放在一起硬套,而且袁洪死了被封为“四废星”,他转什么世?
充其量就是许仲琳以孙悟空为原型塑造了袁洪这个人物。
五杨戬有三只眼
原著中有三只眼的不少,但是没有杨戬,如果杨戬有三只眼,书中一定会有专门交代。
四陆压与鸿钧平辈
不清楚这种理论是怎么来的,倒是总能在网上看到“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这句话,但是原著没有。
另外,从原著的描写看,陆压无论修为道行还是身份地位,最多和燃灯一个级别,尚且不如老子三兄弟。
三黄龙真人是龙,申公豹是豹,白鹤童子是白鹤
这是特别好笑的说法,虽然原著没说黄龙和申公豹是人,但是从元始天尊对截教披毛戴角那些弟子的鄙视看,他还不至于收异类为徒而啪啪打自己脸。
白鹤童子虽然曾化作白鹤衔走过申公豹的头,但书中写明是南极仙翁叫他“化作一只白鹤”,而不是显出本体。
所以如果从名字就定义这三位不是人,那玉鼎真人是玉器做的鼎?灵宝大法师是法宝?赤精子是红色的…………?
二鸿钧是诸圣之师
大概这是出自网络小说的说法吧,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鸿钧从来没有鸿钧老祖或者鸿钧道祖的叫法,他叫作鸿钧道人,徒弟只有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在接引和准提要行弟子礼时,鸿钧明确说明不是一个教派,平辈论交即可,根本不存在这两位也是他徒弟的说法。
一申公豹“道友请留步”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居然火爆全网,被无数人津津乐道,但是如果原著申公豹说过“道友请留步”这句话,我直播吃翔,有打赌的没?
总而言之,混乱掺杂的解读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会给很多没看过原著的朋友造成误解,传授错误的知识点。我也知道,一定会有杠精说,都是小说,那么认真干嘛……如何之类的话。我觉得小说有小说的价值,历史有历史的意义,就算影视剧也有它的闪光点,说这话的人无非是为了粉饰自己的模棱两可,掩饰“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尴尬。如果真的觉得小说不入流,没有研究价值,又何必进来自讨没趣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