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古镇公号,能更多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与现在,风物与人情。
关于黄龙溪,我们推送过复兴街和老茶馆的故事,古龙寺及其住持释星跃的故事。放送过龙潭湖和龙吟酒店的美景,古镇居民赶场时的景况。也讲过古镇作为影视基地的历史和下河街现存的生活场景。
当然还有吃。对吃货来说,恐怕吃才是游览古镇最大的要义,最终极的满足。
吃当然也是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何况古镇不乏美食。芝麻糕,丁丁糖,牛皮糖,猫猫鱼,臭豆腐,黄辣丁,焦皮肘子,一根面……还有柴火土灶,灶台上的铁锅,铁锅中的豆花和悬挂起来的土豆豉。都是古镇特色。这之中一根面,堪称网红。
一根面的走红略微搞笑,这种长寿面,宋、元、明、清时期在古镇就有,确实是传统小吃,本来黄龙溪地处平原,水域养人,盛产小麦,逢年过节,古镇人用麦心粉制作一根面,家家会做,全是手制,一碗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
成都人人爱吃面。以下是一根面的故事。
一根面有多火?对很多外地游客来说,恐怕都是先知一根面,再知黄龙溪,黄龙溪的水土风情孕育了一根面,一根面也为黄龙溪带来了更多的知名度和人气值。可以说,黄龙溪和一根面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现今游人如织、繁华喧闹的古镇市景。今天我们要说道的,就是这一根面的起源,一根面表演,以及推动这一根面大放异彩,成为网红的古镇甩面人的平凡匠心。
一根面,又称“长寿面”,作为古镇美食之光,其并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产物,而是实打实的黄龙溪传统特色美食,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明清时期。
平坦开阔的地势,加之鹿溪河与锦江水的奔流交汇,共同滋养,造就了黄龙溪的地肥水美,小麦盛产,一根面也由此而来。黄龙溪人善做一根面,几乎家家都会做。
一根面制作工艺繁杂,前后十几道工序,历时十多个小时。首先面粉加入食盐,用温热水和面一小时左右,再揉半小时,醒半小时,如此反复7、8次,一个面团才算真正做好,做好的面团开始进行搓条,一直搓到手指粗细,再一圈圈盘在圆盘里,盖上湿布,醒4小时左右,才可以真正地拉扯成细丝入锅。
一根面寓意美好,常在逢年过节或是遇上喜事时出现,过生日时吃一根面加两个蛋,寓意着长命百岁。婚嫁时新郎新娘两人分别从两端向中间吃这一根面,吃到嘴对嘴合二为一,寓意着长长久久、百年好合。儿女出远门时,妈妈做上一根长面,可以祈祷儿女一路平安。正月里来吃上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预示全年一顺百顺。不同的场合里,一根面承载的含义不同,但皆是美好的祝福和愿景。
“不吃一根面,枉到黄龙溪”!一直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来黄龙溪,一根面是一定要吃的,这其中的乐趣不仅仅是一碗面带来的肠胃满足,而且还可以免费欣赏一场炫技表演,千值万值。
自年甩面小哥田波走红网络开始,妖娆哥、拉面仙子,拉面西施开始层出不穷,火遍抖音、快手等各大短视频平台。如今的黄龙溪,各个面店都是人气火爆,甩面师傅又最是焦点中的焦点,各个师傅姿势各异,但大体都是随着音乐节奏,变着花样拉扯手中的面条,再精准地投入到沸腾的锅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吸引好奇好食者众多。
承继于黄龙溪人的传统饮食,再加入“甩面”表演的创意元素,一根面已经不单单是一碗古镇美味,更是凝结着古镇人的勤劳智慧,展现他们积极风貌的人文缩影。
小长假的黄龙溪,一切恢复如昨,尤其到了周末,大街小巷游人如织,商贩叫卖声、游客嬉闹声以及过街的潺潺水流声汇成一片,热热闹闹,人气十足。
一根面尤其受游客的欢迎,只要是有一根面表演的地方,皆是门庭若市,游客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探着脑袋直往人群里挤,小小的屏幕生怕不能框住这一番精彩绝伦的表演,若是经不住美味诱惑,再叫上一碗面,一边吃一边看,不亦乐乎。
黄龙溪一根面总店的甩面表演,一大早就聚集了不少的游客,拉面师傅看起来一脸稚嫩,但却沉着稳重,手法娴熟,将一根面甩得花样百出,令人叫绝。
这位小师傅来自黄龙溪古镇附近,性格腼腆内向,20出头的年纪,但却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早年跟着亲戚学过美发,到过工厂,阴差阳错在这家面店做起了服务员,古镇离家近,于是稳妥地呆了下来,并且决定好好干。
这家店是黄龙溪一根面的网红店,店招上“网红妖娆拉面哥田波”字样以及田波照片尤其显眼,问及是否从师田波,受着田波的影响,小师傅答道都是靠自己自学,每个人的姿势、风格、手法都不相同,需要靠自己去悟、去揣摩,的确,田波的表演着重妖娆妩媚,小师傅的表演更着重一份力道,也更潇洒一点。
每天的饭点,小师傅都要和店里的甩面师傅轮换着进行甩面表演,一场表演持续时间长,一天下来,肌肉发酸、全身疼痛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因为一份技艺加身,工资比普通服务员高一些,于是也只能忍痛去克服。
小师傅年纪尚小,自己对未来也有打算和规划,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份技艺练好,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独自回到二楼宿舍里,配合着音乐,看着视频,自己一个人对着镜子反复地琢磨练习,他相信熟能生巧,慢慢地也就可以摸索出自己的一套风格。
现在人人都想成为网红,借着流量实现人生捷径,小师傅却说他从未有过网红梦,“现在只想踏踏实实地把这份工作干好,自己多一门技术加身,对于以后的发展更好”,他这样说到。
小师傅拥有着20岁的稚嫩面庞,却也拥有着不属于20岁的成熟内敛,秉持着一颗匠心精神,一根面的技艺在他的百般练习和辛苦表演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同时,一根面也为他的人生添加了一笔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财富”。
当下的黄龙溪,旅游资源丰富充分,游人众多,古镇各个商家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摩拳擦掌,纷纷亮出特色。
黄龙溪光是做一根面的商户有五六家之多,甩面师傅中,又以肯琢磨、肯创新、肯钻研、肯下力气的年轻人居多,他们爱动脑筋,紧跟潮流,玩转网络,争取以己之力吸引更多的食客,为店家收获更大的效益,同时,他们也为黄龙溪带来了更多的人气,是当今的黄龙溪,最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黄龙见水,溪通古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