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黄龙 >> 黄龙新闻 >> 正文 >> 正文

川西这里拥有一独特瀑布,既是液体又是固体

来源:黄龙 时间:2022/9/30

导读:在这篇文章中,您将看到牟尼沟扎嘎瀑布景区的夏季风光;了解到关于扎嘎瀑布是如何形成以及其独特魅力是什么。其中包含采采卷耳的旅行感悟与采采卷耳根据自己的旅行经历总结的详细攻略秘籍哦。

位于四川阿坝松潘的黄龙风景区是很多小伙伴向往的风景,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拥有五彩池等一系列梦幻色彩钙华池的“黄龙”,实际是指狭义上的黄龙风景区。其中同属广义上的黄龙风景区、同样拥有美丽钙华瀑布,且主瀑还长期被冠以中国最高钙华瀑布的牟尼沟扎嘎瀑布,可能了解的游人就寥寥。

其实采采在这次川西环岷山自驾行程伊始,就对牟尼沟扎嘎瀑布最为期待,甚至超过了黄龙与九寨沟。慢游之后,发现最初的期待全都得到了美好的印证,而且在徒步旅程中,还收获了一路小惊喜。这样的完美体验不仅充实了我们本次旅程,在我开始写这篇游记的时候,还觉得回忆如此清新——

“清”是水流撞击山石发出的铮铮锵锵之声;

“新”是高海拔植被散发出的独特馨香之感。

清新总是与夏日相伴,感谢牟尼沟扎嘎瀑布让我的这个夏天圆满。

牟尼沟扎尕瀑布主瀑扎嘎瀑布的独特钙华地貌

小伙伴们若问牟尼沟扎嘎瀑布究竟美在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会对此间风景如此留恋?采采根据自己的旅行体验,总结了扎嘎瀑布的如下三个特点,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这里值得一去。

一、“钙华”或“钙化”?

我们在游览牟尼沟扎嘎瀑布时,发现有一个专有名词会被反复提起,即“钙华瀑布”。而大家更为熟悉的黄龙风景区,也有很多“钙华池”。一些细心的游人发现:无论是风景区、还是各种资料上,对这种地貌的名词应用,似乎总有些含混不清。有将其称做“钙华”的,也有不少称其为“钙化”,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

采采最初也是带着这个疑问去扎嘎瀑布旅行的。然而,当我逆流而上——

眼见了独特地貌与流水共同绘制的奇妙画卷;

聆听了中空山石与水流共同谱写的动人乐章;

最终站在扎嘎飞瀑之前——

仿佛所有的画卷迎来了最终的点睛之笔;

犹如所有的乐章在这一刻到达情绪顶峰;

刹那间我就明白了,就如同感情在一瞬被“升华”,而雾凇在某刻被“凝华”,所以扎嘎瀑布当然是“钙华”。

“华”这个字,除却了“化”字仅有的单纯科学解释,这其中还包含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主观理解,牟尼沟扎嘎瀑布,就是那样美好的所在。所以“华”字用在这里,是恰好与得当的。

靠近扎尕瀑布,感受独特之美站在瀑布顶端,钙华特质清晰可见扎嘎瀑布景区里一个美丽的大型钙华池

多彩的大型钙华池与树叶一起,形成了牟尼沟扎嘎瀑布夏季之景。

流水的撞击,形成了美丽的钙华地貌,再共同构成这幅美丽的画卷。

这段木桩上,生长了某种菌类。

二、“叠泉”或“瀑布”?

“叠泉”主要是形容水分层流出,呈阶梯状。这个“阶梯状”本就说明了落差不太大。我国以及国外很多钙华池,风景确实独特且绝美,然而在其间流淌之水多仅形成叠泉,也就是说落差不够大,因而不能形成蔚为壮观的瀑布。

扎嘎瀑布却不同,这里既有很多大小不一、风格奇特的钙华池与叠泉相映之景,又有气势磅礴宏大的扎嘎主瀑,可以说是钙华叠泉与瀑布并存的一处独特风景所在。

气势非凡的扎嘎瀑布主瀑

从远处能隐约看见山峦深处的扎嘎瀑布主瀑,由主瀑顺流而下,沿途全都是形态各异的钙华叠泉。

和黄龙一样,牟尼沟扎嘎瀑布拥有很多这样的精致小景。

这些落差不大的叠泉,也是牟尼沟扎嘎瀑布的主要景观哦。

独特的钙化地貌与流水,共同造就了这些细节之美。

牟尼沟佛扇瀑,是景区内另一处面积较大(平方米)、但落差很小的景观。

这些植物名为罗汉红柳。到了冬季就会生出红色须根,与结冰的叠泉一起,给游人带来梦幻景色。

三、“液体瀑布”或“固体瀑布”?

采采一直很谨慎的用“最”、“第一”等字眼。这些年,随着旅行经历的不断增加与经验的不断累积,更让我懂得了“天外有天”的道理,即你眼前所见的风景不一定就是极致的那一处,但也许扎嘎瀑布就是其中一个例外。这里我引用一段景区对扎嘎瀑布的介绍:“海拔—米,瀑高米。宽35-40米,既是液体瀑布,又是固态钙华流瀑。”……“堪称世界钙华第一流叠瀑”。

液体瀑布好理解,可为什么说是“固态流瀑”?原因就在“钙华”这种地貌特征上,仔细看名词解释,会发现这本是一种含碳酸钙的地热水——也就是本身为液态,在快要溢出地表时,因二氧化碳逸出形成沉淀——固态,从视觉上看来,也仿若瀑布,只是这种瀑布是固态的,是为“固态钙华流瀑”。

当我站在扎嘎主瀑前,无论液态或固态景观,都确有“飞流直下”的真实感受。而且,在这里,我不会介意相机快门的速度,因为快则能感受到“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慢则仿佛少女的长裙迎风飞扬。

动则任由流水激荡的旋律敲打心灵;

静则仿若流水终化为磐石镌刻记忆。

而这一切迷人之处,除了需要高度与落差来诠释,动静结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认为牟尼沟扎嘎瀑布,当得起钙华瀑布中的“第一流叠瀑”,至少,是我心目中的“第一”。

落差较大、动静结合的钙华流叠瀑——扎嘎瀑布。

站在扎嘎瀑布之顶,海拔接近米,感受流水的韵律采采卷耳在扎嘎瀑布主瀑顶端

其实,牟尼沟扎嘎瀑布除了这些主要看点,还有另一些可能会被大家忽略的地方。

下面,采采再介绍一下牟尼沟扎嘎瀑布景区内的其他两处风景:草甸与森林。

炎炎夏日——

你是否想找个草甸,那里温度刚好,能穿上自己心爱的裙子,或自由奔跑、或席地而坐,眼里只有独属于夏季的茵茵绿色,耳边只有小牛们酣睡时传来的微微鼻息;

你是否想走进森林,那里空气清新,能带上自己最美的心情,或深深呼吸、或轻轻吟唱,眼里只有独属于大山的浪漫色彩,耳边只有松针偶尔掉落引起的小小动静。

那么,就来牟尼沟扎嘎瀑布吧,这里能够实现你关于夏日的放空梦想;这里也能满足你关于夏日的甜蜜遐想。

采采针对这两个地点,也做了详细的旅行攻略,请小伙伴们查收后,揣着夏季的旅行理想出发吧。

①牟尼后寺草甸

位置:从进入牟尼沟开始,经过牟尼后寺不久即到达,与牟尼后寺在同一侧。

自驾要点:这一带路上没有停车的地方,请将车停到牟尼后寺停车场,然后步行前往。

特点:草地不大,但胜在无人打扰,空气清新。草地后方山坡上有松林。居住在牟尼后寺的藏族同胞会在这里放牧。

草甸上点缀着休憩的牛群

②牟尼沟扎嘎瀑布松林

位置:步行前往扎嘎瀑布的栈道两旁。

自驾要点:将车停到扎嘎瀑布停车场入口,开始沿着栈道步行,沿途好景致就开始啦!

特点:和黄龙景区一样,牟尼沟不仅拥有钙化瀑布,森林资源也非常好。步行在栈道上,道路两旁的参天大树一路相随,会带给你一段清新凉爽的夏日徒步体验。

采采卷耳在牟尼沟扎嘎瀑布松林

看了上面对扎嘎瀑布与周边森林、草原的介绍,若小伙伴们已种草想去,采采这里还总结了一些实用旅行攻略秘籍,请查收后出发哦。

实用Tips之旅问我答:

1.问:去扎嘎瀑布旅行需要购票吗?

答:需要的,门票70元/人。

参照下方卫星地图:牟尼沟一共包含两个景区:扎嘎瀑布与二道海。淡季二道海没水(春季、初夏),只能单独购买扎嘎瀑布门票。旺季(仲夏、秋季)可与二道海门票一起购买,联票元/人。60岁以上老人免大门票。

牟尼沟两个景区位置关系示意图牟尼沟扎嘎瀑布大门处风光

2.问:适合用什么方式到扎嘎瀑布旅行?

答:推荐自驾。目前景区允许自驾车入内。

3.问:自驾游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注意自驾车到达扎嘎瀑布的第一个停车场就是栈道入口,继续往前行驶1、2公里左右,能看到另一个停车场,这里是栈道出口。因为栈道是环形设计,所以两个口不管从哪个出发都是没问题的。出口比入口海拔稍高,另外沿途都有加油站。

扎嘎瀑布益寿泉

4.问:周边还有什么景点推荐?

答:进入扎嘎瀑布不久,会经过一个寺院,有路牌标明“牟尼后寺”。这是一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其中民居与寺庙建筑林立,错落有致,很值得去看看。

牟尼后寺主殿

5.问:旅行后在哪里住宿?

答:参照下方的卫星地图,看具体行程安排,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牟尼沟游玩了一天,比较疲惫,想在附近找住宿。

牟尼乡内中寨村有一家特别不错的住宿,离扎嘎瀑布与二道海两个景点都比较近。

②下一站是松潘县附近其他景点或黄龙景区。

可到松潘县城或直接到黄龙住宿。因为目前牟尼乡新建了一条隧道,名为牟尼沟隧道,可直通松潘县,这就大大缩短了从牟尼沟到松潘县城周边各景点的距离。

牟尼乡中寨村附近出牟尼沟隧道后,不多时就看见了松潘县

6.问:牟尼沟扎嘎瀑布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

答:夏、秋、冬三季。

夏季:扎嘎瀑布在黄龙景区的枯水季,即暮春、初夏水流量都比较丰沛。

秋季:既可看瀑布,又可看彩林,景色属四季中最美。

冬季:黄龙景区由于海拔较高(五彩池米左右),一部分池子会冻住,气温也很低,因此景区在每年11月中旬会关闭。而牟尼沟海拔适中(大部分米左右),水流量大,结冰时间较晚,景区一般会在每年12月底或1月初关闭,所以牟尼沟较黄龙而言,更适合冬季游览哦。

我们是夏季来到牟尼沟扎嘎瀑布

7.问:疫情期间到松潘县游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答:我们去的时候,只在进入阿坝州时要求车辆以及车上人员登记,建议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健康码即可。

我们的牟尼沟扎嘎瀑布之旅到这里就结束啦。可惜由于季节问题,那时二道海没有开放,留下些许遗憾。去过二道海的小伙伴们,欢迎在留言里爆美照哇,让我也跟游饱眼福!

下期看点:终于开启了黄龙五彩池风景区的自驾旅程,然而采采与某狗的旅程,终究是不走寻常路的——第一天就在山顶遭遇突发状况,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欢迎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