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黄龙溪
秦汉时代,黄龙溪镇属于犍为郡武阳县(今彭山区),仁寿县秦汉时为武阳县东境。自《仁寿县志》记载,仁寿县始自东汉汉安二年,也就是公元年。张陵自洛阳游蜀,占犍(音:尖)为分野,见阳山气象,指谓弟子曰:此山直下有咸泉。因于武阳县东境飞泉山下开凿盐井。
黄龙溪古镇街道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各种纠纷不断,后来有了三县衙门(华阳、彭山、仁寿)共同管理。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呢?盖因其地理位置也。黄龙溪古镇的码头,可通成都和重庆。堪称西南的兵家必争之地。不过说起来,也只是西南地区的必争之地而已。黄龙溪古镇从兵家必争之地,战乱,匪患成灾,转变成现在的“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度假村”这个跨度也真是大。这中间黄龙溪古镇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呢?令人好奇,不过这不是今天的重点,略去不提。
黄龙溪三县古城为什么叫黄龙溪古镇呢?据说黄龙溪之所以称作黄龙溪,因为有一条贯穿古镇的溪,如同黄龙一般,静静卧在古镇。
黄龙溪旅游攻略
门票:0元。位置:成都双流区
交通:成都茶店子车站,新南门车站,双流客运中心,华阳车站直达
黄龙溪古镇特色美食: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等。琥珀核桃也不错啊!另外,既然依水而生,黄龙溪特产就不能缺少小鱼儿了。黄龙溪有个巷子在古时候专门供给往来客商和居民购买鱼鳅,每天早上得名“鱼鳅巷”。鱼鳅就是黄龙溪人特别喜欢的猫儿鱼。到了古镇品尝或者购买一些猫儿鱼干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龙溪美食最重要的还是黄龙溪一根面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一根面。据仁寿县志记载,黄龙溪这个区域,水稻和小麦占主要粮食产出。所以小麦也是黄龙溪一个重要部分。有了麦子少不了面食,黄龙溪一根面是用麦芯粉做成,又叫做“长寿面”,制作工序繁琐,曾经家家户户会做的长寿面,现如今也只有饭店里可以见到。想来也是,现代人步伐加快,整体急急匆匆,哪里有时间耗在一口粮食上,想吃去买便好。不过即便不是节假日,黄龙溪一条面的饭店也是人头攒动啊。
前一阵子,微博有个网红——成都妖娆面条哥,这个妖娆哥的拍摄地点就在黄龙溪。不得不夸赞一下,小伙子很有想法,也很有热情。不过火起来了以后,黄龙溪出现了好多仿照妖娆哥的店铺,真是哭笑不得。
水碾/码头/古衙门/古树/古农具
说起来黄龙溪有什么好玩的吗?那还是要说川西水碾了。川西唯一的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当走近水碾岛时,远远就能听见吱吱哑哑的古碾声。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水碾,水轮转碾也。”作为水稻生产为主要生活手段的黄龙溪,水碾是必不可少的谷物加工工具。
黄龙溪五岛除此之外,黄龙溪还有龙骨车造型。龙骨车,是川西坝子常用的抽水工具。手摇或者脚踏,踏动拐木,龙骨板随之转动,刮水上岸。在古代,龙骨车也是重要的农业用具。
黄龙溪古镇的正街就有寺庙,与别处不同,寺庙不大,古庙,古衙门都在同一条街上。游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节奏,不要慌慌张张沿着正街逛,反而漏掉了寺庙和古建筑。许多人只逛了正街,然后直接给黄龙溪下了一个没有什么看点的断语。
现在的黄龙溪发展也是美中不足,旅游同质化的问题也没能幸免。初逛黄龙溪古镇时,形形色色,再看时,几乎都可以归类整理。例如看见一家芝麻糕,可以不急着买,转过这个街角,肯定还有一家类似的。看见了黄龙溪一根面,再走两步,也是黄龙溪一根面。(不过比起成都周边其他古镇,还是黄龙溪好得多)既然是川西水乡和古镇文化,是以多发展水文化,古文化,比如发展有创意的水磨文化为妙。最后,衷心希望黄龙溪发展地越来越棒。
黄龙溪古镇地图一张黄龙溪古镇示意图送给各位,正街上不妨多花点时间,走到码头就可以了,图中右边的区域基本是居民生活区,时间不够可以适当放弃这块区域,避免走马观花,错失一些景区的文字导读。
求粉求粉~求点赞~
编辑by一意独行人,视频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本人删除。
旨在呈现干货给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