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誉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从小到大见到过很多龙的形象,小时候学过的“叶公好龙”,很多电视剧中也都出现过龙,比如《西游记》、《封神演义》、《活佛济公》等。
这些神话故事中的龙不管是善的,施降甘霖,吞云吐雾;还是恶的,祸害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莫不是神通广大、变幻莫测、威风凛凛的形象,让人望而生畏。
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描述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从原始社会开始,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神灵,成了老百姓的民间信仰。我们都知道龙是皇家的象征,那么龙是什么时候和皇权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呢?
龙与皇权逐步联系起来是在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国家归于统一,统治阶级需要从精神上给百姓一种“君权神授”,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让自己的统治基础更加稳固。
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龙形象,集中了众多祥瑞动物的特征,其影响力,神性光环越来越强大,极为符合皇帝神话自己的要求,由此龙便被帝王所用,成为皇帝的象征。
汉高祖刘邦被传是蛟龙与其母亲刘媪交合所生的儿子,所以被称为“真龙天子”,历代帝王对此加以附会,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便成了皇权的代表。
龙的形象在汉代加以定型,东汉王符描述龙“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从此后世龙的形象基本也是塑造成这样一个集多种动物精华部分于一身的神物。
龙纹在商代开始用于服饰,周朝时形成了包括龙纹在内的十二章制度作为帝王的服饰。
东汉时,皇帝和九卿都可以用龙纹,九卿以下禁止用龙纹。
唐高宗时期,试图垄断龙纹,没有成功。
宋代朝廷规定只有皇帝可以用“升龙”,一品高官服饰可以画“降龙”。
元代规定民间不可以穿用龙凤图案的服饰,市面也不可贩售,一时不能完全禁止,便规定双角五爪的龙形象为皇帝专用,其它三爪、四爪的龙纹民间可以用。
明代禁止民间使用龙纹,皇帝多赏赐大臣无角无爪的蟒袍,所以明代蟒袍比较盛行。
清代除了皇帝用龙袍外,文物百官都可以用其相应等级的蟒袍。而且在年,将“黄底蓝龙戏红珠”的黄龙旗定为国旗,龙从皇帝的象征成了中国的标志。
黄龙旗那么龙又是如何成为华夏民族的图腾信仰的呢?
革命党人推翻清朝之后建立中华民国,多年内战加上日寇侵华,中国四分五裂,内忧外患,一度处于亡国的危险之中,急需一个重要的标志把涣散的人心统一起来。这个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图腾学的影响下,开始建构以龙作为中华民族标志的图腾。
年,闻一多发表了《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闻一多要论述的是,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境内的众多民族,大家有共同的来源,以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以救亡图存。即使闻一多的观点证据不足,但影响巨大。
尤其同年(年)在美国拍摄了一部由小说《DragonSeed》(龙种)改编的电影,主题是宣传中国人对日本侵略的抵抗,向世界传播中国抗战的努力。龙种一词对“龙的传人”在中国知识界的成型起了推动的作用。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龙成了封建落后的象征被摒弃。到了年台湾侯德健创作歌曲《龙的传人》,瞬间传入内地,火遍大江南北。
这首歌传入中国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民族精神振奋,歌曲塑造的巨龙形象正好成为民族腾飞的象征,每个中国人乃至所有华人都有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于是大街小巷所有的人都开始激情传唱。
于是一首歌使龙重新成为中国的象征,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的崇拜与现实的结合,使龙很快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信仰。到现在人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还是激情澎湃,中华人民都以是龙的传人而自豪。龙蓬勃向上的精神永远是华夏儿女奋力进取的精神!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