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后周显德七年(年),也就是北宋建隆元年,宋太祖率兵北上抵抗匈奴北汉联军时,发生了家喻户晓的陈桥兵变,赵匡胤于此时黄袍加身,昔日昌盛的后周王朝瞬间分崩离析,赵匡胤从此势不可挡地走上皇位,建立了北宋
关于陈桥兵变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都显然是蓄谋已久的阴谋。但从起因看,还在后周皇帝掌握的朝廷大臣竞云集响应于赵匡胤,赵匡胤假借北上抗击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之计,金蝉脱壳密谋叛变。而此计竟然连当朝宰相范质都被诓骗?赵匡胤瞒天过海,无一破绽?
可范质非等闲之辈,赵匡胤既然能把范质蒙骗于鼓掌之中,那非一人之力可以为之,必然是群策群力。那意味着朝中某些大臣已另谋出路,追随赵匡胤为主。在这些大臣的推波助澜之下,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军权。赵匡胤北上时按部就班地停驻于离开封仅二十公里的陈桥驿,等待可兵变天时地利人和之刻,一举攻下开封城。其私制的那件皇袍更是铁证如山,私制皇袍是株连九族之罪,如若无谋逆的想法,何人敢冒此罪私制皇袍呢?朝中部分大臣归顺于赵匡胤已完成其登基为皇的半壁计划,此时另一半壁则为如何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开封城,将后周中央政权掌握于手中,而不引起战争纠纷。毕竟朝中还有誓死效忠于后周的大臣大有人在。要达到此种目的,不能一蹴而就,需长久之计。故赵匡胤及麾下谋士迁思回虑,终得万无一失之法。所以后周中不归顺于赵匡胤的大臣若有提前知晓其谋逆的都被悄无声息地暗杀了,赵匡胤一派誓死将一切危险因素扼杀于摇篮之中。
赵匡胤高瞻远瞩,为谋反未雨绸缪。其费尽心思与皇城禁军石守信、王审琦成为至亲好友,当石守信与王审琦得知赵匡胤要自立为王时,都愿鼎力相助。其二人会在赵匡胤兵临开封时,为其大开城门,让赵军肆无忌惮的攻入开封,一旦赵军全面进入开封,将大局已定,朝廷将改朝换代,后周的天下终归赵。即使后周有企图反抗之臣也束手无策。
赵匡胤从密谋兵变到登基为皇,只用三步策略
其一传播其皇袍加身,自立为王的消息
赵匡胤任命潘美潜入开封城中,首先先向未服从于赵匡胤的大臣传赵匡胤的谕旨称赵匡胤已称帝,令其等人刻不容缓地准备赵匡胤的登基事宜,否则自食其果。继而将此消息广播于城中,城中百姓议论纷纷,人心惶惶。归根结底,引起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在于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北上抵御匈奴和北汉联军,护卫国家,而不知赵匡胤的狼子野心,所以赵匡胤称帝的消息于开封乃是晴天霹雳。开封城的混乱正中赵匡胤下怀,此时开封内军中士兵心乱如麻,无心应战。赵匡胤趁机兵逼开封,直捣黄龙。
其二铲除隐患,以绝后顾之忧
史书记载,后周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于后周世宗皇帝的左膀右臂,是忠坚的亲皇党。其乃人中翘楚,且手握兵权。韩通乃是前后周皇帝世宗遗留给小皇帝柴宗的辅佐大臣,在柴荣无论是出征还是巡视必留韩通驻守开封,可见柴荣对韩通的器重。为此韩通必会为后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为防备韩通于混乱之中掩护小皇帝逃出城外,影响赵匡胤登基为皇的名正言顺,赵匡胤要先下手为强,以绝后患之忧。果不其然,韩通在知晓赵匡胤兵变之时,并不与屈服于赵匡胤威严之下的大臣同流合污,其赫然而怒立即聚集军队誓死抵抗赵军。可天公不作美,事不遂人意。在韩通集结军队的途中巧遇王彦升,王彦升一路追杀韩通,并心狠手辣地将其家灭门。在进开封之前赵匡胤为显其仁君之范,下令不需部下滥杀无辜,而与韩通并无恩怨情仇的王彦升,为何将其杀害,且从王彦升有条不紊的一系列做法,揭示了他对韩通的杀意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的谋杀。那是否王彦升在进城之前曾接到赵匡胤的暗令——进城搜索韩通,一旦遇见必格杀勿论。可将韩家灭门之事不知是何人之意?是赵匡胤怕韩通后人知晓今日之事,找他报仇雪恨,以慰忘父之灵,为断绝此事,赵匡胤要断草除?还是王彦升为讨赵匡胤的欢心,擅自做主?可从赵匡胤登基后,对王彦升恩礼有加可见一斑。
其三恩威并施,使后周朝臣唯其马首是瞻
后周朝臣中武官已近数归顺于赵匡胤,可是文臣却让赵匡胤劳心焦思,毕竟让一群饱受儒家思想的迂腐顽固的文人接受谋逆之人,可谓举步艰难。赵匡胤为维持朝中稳定又不能将他们赶尽杀绝,只能以怀柔政策徐徐图之。故赵匡胤首先要取得宰相范质的支持,因范质在朝中树大根深,门生众多,取其支持,则攻下文臣就事半功倍了。据《宋史·范质传》记载:范质及其家人于府中用膳时,赵匡胤带领王溥与魏仁来谒见范质,赵匡胤于范质面前痛哭流涕称:“吾并无夺帝之心,可麾下之人皆以死相逼吾上位,吾不愿见众爱将因吾而去,实属无奈之举,望宰相为吾申冤,还清白于人间。”可还有另一种说法:赵匡胤部下之人不愿赵匡胤为范质之事殚精竭虑,以罗彦环为首的众将领以范质身家性命威胁,劝其不要不识好歹,顺从于赵匡胤,如若不从别怪众将领刀下无情,还要累及族人。终众将领将范质拥至赵匡胤面前,赵匡胤见之,呜咽流涕:“违负天地,今至于此。”无论其过程如何,但结果乃一致赵匡胤获取范质的拥戴。
赵匡胤在收服文臣时恩威并施,其在登基后便恩赫天下,对追随其征战沙场的将领班功行赏,即使改朝换代,需革故鼎新,赵匡胤对后周原朝臣也没有赶尽杀绝,还让他们照旧就职,丝毫不怕后周遗臣扰乱朝纲。赵匡胤部下问其此事,赵匡胤付诸一笑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话经传于朝中,后周遗臣皆心潮澎湃,更有甚者潸然泪下。但为杜绝其复国之心,赵匡胤还威逼利诱,将朝中大臣的把柄尽握其中,让大臣们对其保有敬畏之心,不敢有再燃复国之火否则将面临灭门之灾,赵匡胤可谓将恩威并施运用炉火纯青,属乃深不可测之人。
结语:赵匡胤可从将领到凌驾于皇权至上的宋代开国皇帝,不但靠其韬光养晦为谋大业
处心积虑地收拢人心,还靠其步步为营将后周吞化。无论是北上抵御匈奴与北汉联军的瞒天过海之计,还是为杜绝隐患,先下手为强杀害韩通,更者是恩威并施将后周遗臣尽收囊中,使其为大宋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后赵匡胤还演示妇孺皆知的杯酒释兵权,与前历代皇帝为夺兵权的满城风雨截然不同。此等之事并非常人所能为之。所以想谋天下者,并非只为一日之谋,而需未雨绸缪,面面俱到,否则一有不慎,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纵看中国历史有逐鹿天下为王者,也有败者为寇尸骨无存者,虽皇权至上能勾魂摄魄,但要看清其背后的万丈深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