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余文化俱在开原
你说你是夫余府,就得有令人信服的依据。
一、夫余人物的的著名传说
辽北有“虬髯丈人”的民间传说,虬髯丈人是位仙道人物,自称是开原夫余人。据民国六年本《开原县志》记载,曾经有个人叫沈坦若,远游至洞廷湖,在一个小岛上下船,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船了。于是登上的岛上的君山,行走在青松奇石间,偶遇一位长着虬髯的丈人,容貌十分奇古,和他交谈,很是对脾气。虬髯丈人于是邀请沈坦若到家,设美酒佳肴相招待。请教他平生所学,那是才华横溢,文武兼备。询问他姓氏,笑而不答,只说是开原人。留沈坦若在此盘桓三个月,临别,又厚礼相馈赠,并赠诗一首:不羡夫余老此身,漫从河海寄修鳞。知交若问行藏处,莫道虬髯是主人。后沈坦若赴吉林,经过开原城,提起此事,有人说是剑仙,有人说是钟离昧之流,也不知谁说的对。这件事还记录在《清稗类钞》中,说明虬髯丈人故事影响深远。
与之相类,隋唐时有虬髯客故事。有张仲坚者,赤髯如虬,因号虬髯客,在旅店偶遇宰相家伎红拂女,一见倾心,有意于红拂女,却得知已嫁于李靖,二人遂义结金兰。经红拂女引见,结识了李靖,三人结拜成莫逆之交,人称风尘三侠。后来,李靖引虬髯客通过刘文静见到了李世民,见李世民气度非凡,认为是“真天子”,自愧不如,虽久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认定天下将归李世民,便放弃逐鹿中原的意图,自己黯然离开。行前,将全部家产赠于李靖夫妇,嘱咐李靖好好辅佐李世民,并说:“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随后乘马,飘然离去。据《虬髯客传》、《说唐全传》介绍,李靖与红拂女后来听说海外有个夫余国,人称海外夫余,知道是虬髯客所为:贞观年间虬髯客领千艘海船,十万甲兵,攻入夫余国,杀夫余国主自立。
二、传说也须有出处
传说虬髯客张仲坚曾系夫余国王,开原市松山堡镇象牙山中有摩崖石刻,有“夫余国王张仲坚”几个大字。赤溪街道张家原《兰江三阜张氏宗谱序》中记载夫余王张仲坚就是虬髯客的故事:“兰江张氏,盖汉留侯也……二十七世孙仲坚,知唐太宗必为中华令主,将身退处海滨,志不忘。”
开原古城金线河,传为金国四太子金兀朮所建夫余国之“御沟”,事见《东北名胜古迹轶闻》。该书又在“金线河”条载:“据耆老云,金兀朮建都黄龙府,国号夫余,即是此地”;“开原为古之黄龙府,金兀朮之故都”。
三、历史古迹不可少
明代在开原三万卫边外设有福余卫,《明史》卷记载:“洪武二十二年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为福余”,并经福余卫所请设开原马市,开原城设安乐州、自在州以安置福余等卫之内附者。史考“福余即夫余也”,《经史子集·布特哈志略》曰“福余……即夫余之转音”。
古代开原东部清河河谷称夫余川,川口有唐代李勣所建夫余塔。辽太宗改夫余府为黄龙府,景宗时因燕颇之乱而黄龙府废,出现叛辽自立浮渝府政权,《宋史》载宋太宗有《赐乌舍城浮渝府渤海琰府王诏》,《渤海国记》曰“浮渝即夫余也”。开原咸州古城内至今有夫余村,为圣宗开泰八年(1019)升夫余府南三里郝里太保城为咸州,迁故夫余城遗民入城居之,世代保留其夫余名号称夫余村。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记载城中有夫余公园。今城外夫余古城故址北黄龙山城内夫余创业队遗址,城内曾有夫余队、夫余大队、夫余小学,今为夫余村。
四、文化传承是根脉
清代,辽北本地学子以及被发配来尚阳堡的大学问家们,坚信开原即古夫余府不疑,并留下许多歌咏开原夫余城的诗句。康熙年间开原县训导陶光仪在《松山象笏》诗中说,“夫余四面绕山鬟,独望松山别一般”。康熙年间来东北探望流人父亲的学者杨宾,其《次开原县》中有“风卷平沙蔫草齐,夫余城上夕阳低”诗句。乾隆年间开原知县沐翰在《乙未小阳月过伊尚书墓,夜宿松云寺偶题》诗中,有“谁言旧迹落荒烟,占尽夫余一洞天”诗句。乾隆末年开原知县刘大观在其《初至开原》诗中,有“栽花种树养心血,好向夫余安弱民”诗句。贡生呈祥《古塔朝霞》诗中有“夫余宝塔验神工,笼罩朝霞气象雄”句。贡生王思明《咏古塔》诗中有“宝塔苍苍逼太虚,风霜万古镇夫余”句。虬髯丈人也有“不羡夫余老此身,漫从河海寄修鳞”诗句。古代官员多学者,文人有气节,他们坚信的事才会被写进诗文作品中,可见清代以前“开原即古夫余城”是尽人皆知,毫无疑问。
真知欢迎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
年8月24日刘兴晔于开原
作者/来源:曾经东北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