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是浪漫之旅,是重访,是探询。
重访古镇,是为了重访一个人,那个六年前曾指点迷津的“霸王花”。
已经弄丢了联系方式,只得循而来,在记忆中寻找那条街、那道巷、那房舍中的天井。
未入古镇,被指引于停车场。
车一停下,车门一启,即有热情妇女笑脸相迎,像老熟人一般的亲切,原只为招揽至其客栈食宿消费。
顺势而受,便不负其热情答应前往,却有一前提,得看其是否知道我们要找寻的“霸王花”之下落。
“霸王花”果然仍有当年之名气,那妇女真还认识并了解这一奇人。
只憾,她已不再在黄龙溪了。
善于把握他人命运的“霸王花”如今的命运也改变不少,不再像当年以算命为主业,现已融入市场经济之中,改行至双流做起了电器生意。
女老板爽快的答应为我们联系到她,我们也该爽快的答应将此行的伙食消费投入于她的农家小院。
“霸王花”从双流赶来要等上两个小时,我们便有了时间再次复习古镇品味。
进入古镇,多数是熟悉的情形。
相比六年前,又多了粉墨妆点颜容。
由西寨门而入,一条涓涓小溪不知从何而来,这是新开发的真龙街。
这条街,小溪穿过,如活跃神龙漫游。
街两侧是商铺、旅社、作坊和餐饮店,间有特色民居。
小溪旁边,树木茂盛花草葱笼,感觉空气也湿润清新。
不时飘来阵阵花香叶香沁人心脾,满目是养眼的绿色。
小溪上有形态各异的小桥、瀑布、水磨、亭台等,溪中有石刻乌龟和鱼虾点缀其间。
溪水浅浅的,清缓流过,为真龙街添了灵秀。
沿溪而建的建筑或飞檐翘角或高低错落或回廊逶迤。
走在黄龙溪曲折的青石街面上,临河耸立的木质吊脚楼里,茶楼林立,不时传来阵阵热闹的喧嚣。
当所有的人事,大人物,小人物,都随着流年水痕,被淡淡地冲刷而去时,剩下的,只有那个一直静默的码头,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他已于不觉间,凝练了一身的器宇轩昂。
黄龙溪古建筑最为集中的集合在正街上。
走在正街之上,仿佛回到明清之时,街道宽仅有两三米,青石板铺路,两旁是木屋,临街廊柱,瓦盖垂檐,这就是典型的清代街巷。
正街东头为镇江寺,本是清朝移民兴建的镇江王爷庙,是船帮祭祀集合的场所。
寺庙很小,里面塑有龙王爷的神像,每逢农历六月初六王爷的生日,善男信女纷纷来此。
镇江寺门口左边有一个黄葛树,也就是古榕树,粗壮挺拔,牌子上显示树有岁高龄。
正街的西端为古龙寺,寺中也有两棵古榕树;正街的中间还有潮音寺。
一街挑三寺,古镇的佛教文化很发达。
据说,古镇上曾经有7座寺庙,如今保留下来的有3座。
古龙寺的门口上方就是古戏台,又称万年台,全木结构,建于清代初年,距今有多年历史。
据了解,以前黄龙溪镇有三个戏台,镇江寺旁边还有一个,如今只剩下这个了。
在传统社会,听戏是民众的重要娱乐生活,因此戏台往往建在寺庙、会馆、场镇上,既是公共娱乐空间也是公共祭祀空间,酬谢神灵之时也会在戏台上表演节目。
江边,竹园,已有了早春的阳光。
一行四人,年龄段差异几个年代,享受这份舒适安逸的感觉并无年龄之分别。
竹椅围坐,泡上清茶,品得小吃,打望风情,谈笑春江水暖与前世今生,别有风味。
正兴致,守信的女老板电话打来。
相约的“霸王花”如期而至。
回到午餐的农家小院,六年前的神算女子已是朱颜改。
开了一间小屋,逐一受其接见。
任其恰算一番面前困惑与来日期待,虽似信非信,还是被其弄得啼笑皆有。
金钱与话语,谢过“霸王花”,回首和留恋,作别黄龙溪。
回到成都,已是灯火阑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