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h5s3zr4/说到古代文采飞扬的名将,就不得不提南宋的岳飞。虽然如今他“民族英雄”的身份存疑,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是不可磨灭。他20岁从军,至他含冤入狱,经历了几百场战斗,不仅击退了金人的进攻,更收复了大量失地。若非后来秦桧的陷害,也许他将改变南宋的历史。更令后人叹服的是,他虽出身行伍,却并非莽夫,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在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他留下来的作品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满江红》,通篇慷慨激昂,震铄古今。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之于岳飞,就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于苏轼,代表着他们的巅峰水平,相当震撼人心。在年出版的《宋词排行榜》中,编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唱和、评点、研究论文等多个维度得出分值,确定排版,而最终岳飞的这首词高居第二,仅次于苏轼的《念奴娇》。两宋高手如云,豪放派有和苏轼齐名的辛弃疾,婉约派有李清照、柳永这些大家,岳飞虽然文采不凡,但毕竟不是专业词人,那么他这首词凭什么力压群雄呢?我觉得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这些都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这首词所展现的一种永不磨灭的浩然正气和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与大多数上半阕写景,下半阕抒情的词作不同,这首词的上半阕虽然以“凭栏处、潇潇雨歇”起笔,但是词人并没有具体描写他凭栏所望之景,而是直接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满腔怒火。他怒金兵对中原土地的践踏,更怒南宋朝廷的懦弱反复,以致他无路请缨,报国无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是他对昔日沙场生涯的总结,前一句从时间着眼,突出了功名未成的愤懑,后一句从空间着眼,极言战斗环境之辛苦。然而事实上,他梦寐以求的不是封侯拜相,而是收复山河,即使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他也无怨无悔。最后他激励自己“莫等闲,空悲切,白了少年头”,同时这也是在鞭策和他一样致力于抗金事业的将士们。再来看下半阕,“靖康耻”这几句是他所有情感的出发点。“靖康之难”是所有宋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耻辱,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王室南迁。收复失地,洗雪国耻,是岳飞这些忠义之士的最大愿望。接着的“驾长车”四句,是词人想象中的收复山河的情景,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词人对敌人的痛恨,气势磅礴,令人胆寒。“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人最后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朝廷的一片赤诚忠心。整首词到此结束,但是词中所展现的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却一直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觉得热血沸腾。这首词的经典毋庸置疑,但是却有人对这首词的作者提出了质疑。在上世纪30年代,有学者提出这首词不是岳飞所写,而是明人假托其名所作。理由就是: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的《金陀粹编》并没有收录这首词,而且宋、元都没有文人评论过这首词。我觉得这理由太牵强,岳飞屈死后,以秦桧为首的奸臣曾毁掉大量关于岳飞的资料,所以官方记载中没有这首词的存在,并不代表民间就没有。何况在元杂剧《岳飞破虏东窗记》中就出现了和这首《满江红》高度相似的词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中的“贺兰山”地点不对,金国的黄龙府位于吉林,岳飞要过黄河攻打金国的话,根本不会经过贺兰山。我觉得这个理由就更可笑了,因为很多诗词本就不是完全“写实”,“贺兰山”、“匈奴”都只是代指罢了。不知你们认为《满江红》是否是岳飞所作?欢迎一起来讨论。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