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陷于混乱的时候,是需要忠臣良将的辅佐,哪怕这忠臣良将受到不公,他们心系于国家的信念,一点也不会消失。心存大道的岳飞,抗金这一事迹充分地能够说明了这一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一生致力于抗金大业。
△民族英雄岳飞年,金国南下灭了北宋,宋徽宗、钦宗、宗室、嫔妃等人,多达数千人被掳走,这就是“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宋王朝自然重新要建立,于是宋室南移,康王赵构应天即位,史称“南宋”即:宋高宗。由于南宋初立,北面金兵随时有可能南下入侵,于是宋高宗就提拔了一些勇猛的将领,即最有名的“中兴四将”其中岳飞资历最浅,但是他卓越突出,尤其是在恢复中原时,抗金进行如火如荼时,意外发生,宋高宗发布十二道金令召回!
△靖康之难岳飞真能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名将岳飞,真的有实力打到黄龙府吗?有人肯定会说岳飞实力毋庸置疑,就连金兀术也说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年,岳飞清水亭战役,大败金兵收复建康;年,岳飞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年,岳飞受命击破杨幺军,彻底消除内患;年,岳飞收复豫西、陕南大片失地;年,岳飞率主力北上,郾城、颖昌诸战击败金军主力。可谓:战无不胜!那么,问题来了岳飞真能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金国大将金兀术不能,因为岳飞率领的10万大军,加以坚决不侵犯老百姓,如此一来,10万大军需要补给,在粮食上肯定不足。再者,当时岳飞要与太行山的义军联合攻打金国,最后,就是因为粮草不足,不得以撤回了,以当时南宋的国力,根本是不足以支撑岳飞去打金国的。但是,南宋为了给岳飞足够的粮草、军费等物资去攻打金国,向各地征税,老百姓肯定是不允许的,结果,就引发了钟相杨幺的起义,并且还是岳飞去镇压的起义,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活例子。
△杨幺义军秦桧最多只能算岳飞的绊脚石,为求自保并不是主要因素由于早年秦桧跟随赵构在金营做过人质,共患难期间定是受尽了屈辱,能够苟延残喘活下来,已经是不幸当中的万幸了,推测一下秦桧奢求会什么?无疑就是自保,因为当时的多数人懦弱无能,不敢正对金军。当然了,赵构当上皇帝后,念旧情自然是把秦桧捞回了南宋,继而也爬上了宰相的宝座,那么,秦桧为何要与岳飞产生分歧呢?岳飞极力主战金国,而秦桧极力主张宋金议和,小矛盾尚且不计,在表面上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了对峙。
△秦桧与宋徽宗主张议和因为宋高宗赵构不支持岳飞这样做,可岳飞还是坚持去抗金了,后来这才有了“十二道金令”让岳飞回来!秦桧之所以会反对岳飞,就在于君臣关系,要知道封建制度宗法伦理“三纲五常”的影响,做为臣子应该以君主的意思办事,岳飞执意攻打金国,这很显然属于以下犯上。所以,岳飞在被套上谋反罪名后,秦桧深知“尽忠报国”的岳飞,不忍继续审问,只能刻意的说:“此上意也。”因此,秦桧在面对韩世忠时只能以“莫须有”三字回答,秦桧这样做只为保住自己,顺应皇帝的意思!
△监狱里秦桧审问岳飞岳飞抗金大业受阻,真正意义上受皇帝政治意图的影响倘若宋高宗能够断绝迎接徽、钦二帝回来的念想下,以至自己的帝位不被抢夺之外,对于金国的入侵完全是没有必要一次再退的,年年割地求和,送大量的金银财宝。根据对比当时的南宋与金国的国力来看,南宋领土比金国差之甚多,也就是说:“南宋只要保住长江以南的地区,就足够了”换句话说:“这在政治意图上,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可以稳住了南宋这个王朝的根基了。”而岳飞执意要打到北方去,攻打到金国的老巢去,这在当时完全不现实的,得靠搜刮民脂,受影响的还是百姓,再者,百姓也不会像岳飞一样有着远大志向,迎回宋徽宗、宋钦宗,加以综合国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岳飞去干。
△宋高宗政治意图保住长江以南(大江)如此可见,岳飞非要直捣黄龙,执意去攻打金国,这就等于违背了宋高宗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就违背当时南宋的意识形态,岳飞这种做法在宋高宗的眼里就属于以下犯上。进而,岳飞的政治意图与宋高宗不一致,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宋高宗赵构,无法判断岳飞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担忧到自身的地位。只能以奸臣的名义将岳飞处死,对于一个王朝而言,这等于利益做到最大化。
△岳飞触犯到了宋徽宗的政治目的总结:
所以,真正害死岳飞的是谁?真相水落石出是宋高宗赵构,为此在岳王庙里跪的是秦桧,实际上最该跪的则是宋高宗赵构。秦桧也是该跪着,但秦桧绝对不是主犯,最多是从犯,但因封建制度宗法制的影响,皇上是不能够有罪的、有错的,皇帝要真的有什么事,直接推出替罪羊秦桧完事了!为了维护皇权,就没人再敢提宋高宗赵构这个事!
参考资料:《宋史》《岳飞传》
本文为狐仙说历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