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水之上纷飞白鹭
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首次全年达到Ⅲ类标准
“随着水质越来越好,平时能看到的白鹭越来越多了。”家住双流的李铭见证了黄龙溪这些年发生的变化,“以前水质差,鱼都不见得能看到。现在水清了,鱼多了,能看到的鸟类也多起来了。”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其干流从紫坪铺水库至黄龙溪,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上游为柏条河和徐堰河,城区段为府河和南河,在合江亭汇合后,至黄龙溪为下游段。由于各种原因,前些年,锦江水生态开始面临严峻挑战,其中,锦江黄龙溪断面在长达20年的时间中都未达标。
河长制工作推行以来,成都市以幸福河湖的建设理念为出发点,高位推动锦江水生态治理,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年,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Ⅲ类,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年达到Ⅲ类标准,率先取得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
“这一过程中,我们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科学编制《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制定水生态治理技术导则,构建河湖亲水指标体系,建立河湖水生态治理技术遵循,全方位推动河湖水生态加快修复。
同时,成都出台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意见,从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的角度,推动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涝、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态治理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全过程、系统化、一体化的治水理水,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体系。
与此同时,成都坚持“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的思路,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推进,控源、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新锦江。“统筹实施岸线截污,我们重拳治理锦江支流污水排口,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着力补强设施短板,我们深入实施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开展排水管网普查和病害治理,探索建立排水户设施日常管护及病害管网维修费用保障机制,打通排水管理‘最后一公里’。”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双城共美山川河湖
川渝两地将陆续建立“无废城市”共建协调机制
今年3月,为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川渝两地签订合作协议,确定把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眉山、宜宾8个城市纳入四川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范围。川渝携手,将力争把这8个城市推荐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范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主要水源涵养地。转眼已过去近三个月,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如何?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即将印发。
何谓“无废城市”?“‘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全部综合利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据悉,川渝两地还将陆续建立“无废城市”共建协调机制,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同时,将组建“无废城市”共建专家库,指导首批8个城市科学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目前,川渝两地联合应对污染天气,开展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每月2次空气质量会商,今年共享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万余条。”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已按照“白名单”制度直接审批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申请51件、共1.88万吨。
以政策细化举措。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等4个方面12项目标指标,提出推进深化环境污染同防共治等5项重点任务、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等9大重点工程;印发实施《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专项工作组年工作任务清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年工作要点》,将32项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到两省市60余个省级部门,形成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共谋绿色低碳发展,共建美丽山川河湖。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川渝两地将从共建生态屏障、共治跨界污染、共商环境管理、共推绿色发展四大方面推进污染同防共治。具体而言,包含加强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进跨界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治、深化生态环保督察联动及立法司法保护协作、共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绿色城市标准化技术支撑平台等多项措施。
双碳指引成效显著
成都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为进一步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引导更多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自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起,成都将每月5日设为绿色低碳出行日,当天乘坐地铁、公交享受价格优惠。
同样是在6月5日,成都举行“公园城市绿色消费促进活动”,新能源汽车试驾、碳积分赢大礼、绿色商场优惠活动等亮点内容密集来袭,让消费者在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双碳目标”“碳惠天府”机制、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减碳实践等知识内容,充分激发绿色消费潜力和活力。
5月30日,成都市、攀枝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举行,签订政府间及企业间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实施一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大合作项目。
还是在5月,作为成都唯一一家深度聚焦“双碳”领域投资的市属国企,成都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集团正式成立……
成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频频发出以“绿色低碳”为关键词的行动。行动背后,这座城市正以绿色低碳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日前出台的《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提出,到年,产业绿色竞争力持续提升,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等细分领域建圈强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亿元以上。更加具体地讲,到年,力争全市光伏产业总产值达0亿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力争锂电产业总产值达0亿元;氢能高端装备产业实现自主化、集群化,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亿元。
今年以来,好消息不断传来。东方氢能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通威连续5年太阳能电池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PERC电池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辆“成都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提供绿色低碳出行保障……
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布局未来:兴隆湖畔,成都超算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跻身全球超算前十,它运用的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对比同等算力规模、采用风冷技术的超算中心,每年可节电0万度,节省电量可供成都市1.7万个家庭全年使用;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成都共有11家企业(园区)上榜;成都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设计产品4项、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除了对现有企业开展低碳治理,成都也在实施能耗约束前置绿色招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双碳”目标科技支撑。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为“魂”、公园城市为“形”,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王琳黎白洋李菲菲李艳玲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王鹃图片成都日报视觉中心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