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也是我国东南沿海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据《三国志》记载,东吴黄龙二年()时,皇帝孙权曾经“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也就是派遣卫温、诸葛直两位将领率领士兵万人出海寻找夷洲、亶洲。此处的夷洲便是如今的台湾,而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有关于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书记载。
出海之后,卫温、诸葛直二人成功寻找到了夷洲,并且从当地俘获了数千百姓,于第二年春天返回国都建业复命。时至今日,卫、诸葛两人因为首次以官方政府身份到达台湾的功绩被永载史册,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回到东吴后很快便因为“违诏无功”的罪名被孙权下令处死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黄龙元年(),孙权在江东称帝,正式建立了东吴。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年近知命之年,因此他也和从前的秦始皇、汉武帝一样,开始迷信神仙之术,打算利用东吴正好占据东部沿海地区,且水军强大的优势派人出海前往夷洲和亶洲寻访仙人,找到能够令人长生不老的方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卫温和诸葛直被授予了出海寻访的任务。
不过,史书称卫温、诸葛直于黄龙二年()春正月出发,而第二年的春二月便“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从字面上看,卫温、诸葛直之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违诏”,二是“无功”。首先说违诏,上文提到孙权是让卫温、诸葛直“浮海求夷洲及亶洲”,要求可谓相当直白简练。我们已经知道,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那么亶洲又在哪里呢?其实,关于这一点,史书当中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据《三国志》载:“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也就是说,当时流传着方士徐福受秦始皇委派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最终定居在亶洲,而且经过多年传承发展,如今亶洲已经拥有数万户人口的说法。甚至,还有人表示曾有亶洲人来到会稽郡贸易,或是会稽郡有人被海风直接吹到了亶洲。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可能。其一,亶洲其实并不存在,它和《史记》当中所谓的三座海外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一样,都只是神话虚构的圣地,与之相关的传闻也是编造的;其二,如果结合流传甚广的徐福东渡日本的说法,以及如今已经佚失的《外国图》中“亶洲去琅琊万里”的记载,那么亶洲则有可能就是位于如今日本列岛西南部的主要岛屿九州岛。
不管是哪种可能,总之卫温与诸葛直由于路途未知且艰险而没能找到亶洲,最终只是在夷洲掠夺了数千人便回到东吴复命了。很显然,孙权的诏书是要求他们找到夷洲及亶洲,但卫温、诸葛直只完成了一半,确实是违背了要求。以今天的眼光看,要求他们在不知道具体方向、航程和路线的情况下渡过东海到达九州岛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作为一国之君的孙权并不知道其中的困难,自然就难以体谅。
接下来说说第二点,无功。上文提到,孙权之所以兴师动众派出万人的队伍出海,主要是因为自己年岁渐长,所以想要找到长生不老的办法。长生不老药并不存在,卫温、诸葛直自然也就不存在满足孙权要求的可能。或许会有人说,他们不是从夷洲带回了数千人口吗?这样就算没有功劳,也算是有些苦劳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再补充一条重要的信息了。据《资治通鉴》记载:“卫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洲绝远,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数千人还。温、直坐无功,诛。”也就是说,卫温、诸葛直率领的万人部队由于感染瘟疫而损失了十之八九。从数量上说,死亡的士兵要比他们带回的夷洲人口多得多;而从质量上讲,经过训练的东吴将士和夷洲本地原住民也无法相提并论。
尽管当初孙权准备出兵时,陆逊、全琮就曾经全力反对,认为劳师远征不但士兵容易水土不服、感染疾病,还没法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孙权没有采纳正确意见,导致了巨大的损失,但他又不愿自己承担后果,于是卫温、诸葛直自然而然就背下了这口黑锅。综上所述,到达台湾的“功臣”卫温、诸葛直之所以被扣上“违诏无功”的罪名处死,一是因为确实没有实质上的功劳,二是被孙权当作了自己错误决策的替罪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