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原名李家庄,隶属固隆西南,名不见经传,静静地卧在黄龙山下,数百年,不惊动风,不惊动雨,百余口人,百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依黄龙山为屏的李庄,四周毗邻多为自然庄,北有崔庄、孟庄、东山上,东边一岭之隔有陡底沟、郑阳庄、红旗山,西边翻岭而过是张庄、燕沟、魏家庄,南边为村,即东四候、西四侯、南四候,依村建制,西四候南四候统称西南村,李庄历史上也为“北四候”所辖。农村大集体时,方便管理,李庄划归西南,依河为界,建制八队、九队。
庄中小河流水潺潺,精澈透明;两眼石井不知深浅,泉水四季常满,清醇香甜;泉水河水源于黄龙山底。百亩耕地皆为山岭坡地,戏称“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坡路上尽是搓脚仔,料姜蛋,人畜行走,一不小心就是四脚朝天,世代耕种靠膀扛肩挑,春耕秋杀地,地里抱出的料姜蛋一堆堆,一窝窝,真是石头缝里种庄稼。夏收季节,远看东坡一坡黄灿灿,似麦浪滚滚,涉是好看;近看油蜒虼条地叠在一起,干瘪的麦穗,瘦骨嶙峋的麦杆,干渴的地皮,哪有收成?八队地势稍为平缓,但耕种也得上坡下坡,前圪梁、山神庙,先上后下到陡沟,吃水浇灌一条大坡几里地。只有那七沟荡漾的芦苇潇潇洒洒,吹笙呜笛,低声吟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地薄庄穷无资源,代代生存靠耕种的地方,也有着她与众不同的靓丽。春天,满坡满沟的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你争我抢,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为争艳的核桃树、柿树、软枣树,也不示弱,努力向人们彰显她的魅力;令人生畏的圪针树,不甘于种地人的锄头之下,只为那秋日里的红玛瑙;还有那默默无闻的野花,一辈子不声不响,甘做他人嫁衣,只为装扮春天。
麦收时节,早熟的杏业已成熟,充当人们劳动之余的营养补充,满足人们饥肠辘辘的肚皮;接着是桃、梨、花红、小苹果等。秋天一树又一树柿子、软枣,有红柿、水柿、小柿、水沙红、馍馍柿等,树树都是红艳艳,做成柿饼,削成圪莲,晒了柿皮,陪伴着人们过完这漫长的一冬。
勤劳的父辈们不甘于贫穷的困扰,上世纪六丶七十年代,人们开始栽桑养蚕,修桥筑路,引水灌溉。埌埌桑树郁郁葱葱,蚕肥茧厚。在西南村党支部统一协调下,山神圪梁挖了人工水池,河边打了机井,河上游修造了幸福水库,如今屹立在小河上,连接河东西两岸的幸福大桥也修建于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偏远山村也初步有了机械化,30拖拉机开进了田间地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各地,也吹进了这山山洼洼,土地承包下户,结束了呆板的集体生产。李庄人的思想解放了,也有了经济头脑,不再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纷纷走出家门,走向大千世界。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庄上人口减少,原有的复式小学撤并了,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近几年退耕还林,紧挨黄龙山的李庄大部分土地都退耕还林了,所剩耕地微乎其微,庄上人有的搬进了城,有的住进了村。现庄上居住的大都为上了年岁老年人,不到二十个。
喧闹了数百年的村庄顿时安静了,牛哞,羊咩,驴吼,马嘶,鸡鸣,狗吠,老队长的口哨声……一切都成为遥远的记忆,是孩子们故事里的童话。因无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