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余米的黄龙山腰上,艰苦的山区条件,却没有阻挡37名学生和三位年轻的女教师一起成长。
深山小学里的三个女“孩子王”
“六一儿童节,我们有了完整的节目”
“哼、哈、哼、哈……”5月25日,当记者走进位于黄龙山腰的白岭镇蕉洞小学时,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训练全镇六一儿童节的表演节目《武术》。铿锵有力的呐喊声、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学生们都训练的特别有劲。这个节目对学生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有了完整的节目。我们不但要把这个节目送给自己,还要送给三位老师,自从她们来了以后,我们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年级学生周思丹说。
“年,我调来学校时,就20来个学生,大半是一年级的,每到儿童节,想排练出一个节目都很困难,通常都要老师凑数。”校长杨璨说。来自武宁县的杨璨在这所偏僻的山村小学已经快3年了。学校位于黄龙山半山腰,海拔余米,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白岭镇最边远的学校。近年来,全村余人,随着外出务工和搬迁,学生数量逐年减少。但在三位女特岗教师的努力下,学校却大变样,不仅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生素质大大提高。目前学校有37名学生,五个年级分两个复式班进行教学,三名年轻的女特岗教师撑起了这所山区“袖珍”小学。
早些时候,学校只有一位老校长熊名庆和一位代课老师坚守着山村里唯一的学校。村民们经常提意见要镇中小分配正式老师来,可分配的教师一看到这望山不见边、望天不见顶的地方都坚决不同意,村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邻近的村小去读书或者干脆搬出深山。年,唯一的代课教师也远赴外地打工。没办法的情况下,镇中小把在条件相对优越的温泉小学任教的杨璨调了过来。整天笑嘻嘻的她到这后说:“到哪里教书都是教书,这种最艰苦的地方最磨练人了,我是来了就不走了。”在她和熊名庆的悉心教学下,学生成绩逐步提高,来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增加到了30多个。随着熊名庆的退休,这座深山小学就只剩下杨璨一人。直到去年秋季开学时,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才分配了来两位“90后”女老师。家住庐山区的曹韦和渣津镇的樊丽平两位老师。
“所有的不习惯,慢慢也就习惯了。”
对于一直在城市生活的曹韦来说,到蕉洞教书让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农村生活。刚到学校时,正逢学校进行标准校园化建设。她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校园——破烂不堪。乌七八黑的教学楼二楼就是她的宿舍,连窗户都是用油布纸封的,厨房就在走廊上用几张书桌拼起来。“我真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我将要上班的地方,学校除了教学楼就是厕所了,当天晚上一个人哭的稀里哗啦。”曹韦跟记者说到。
而这段时间,身为校长杨璨不仅要忙学校的开学工作,还要去安慰两位新来的教师,担心她们一横心就跑掉了。但令杨璨没有想到的是,两位新来的老师虽然一夜未眠,却还是很主动地投入到开学工作中,清扫操场建筑垃圾,洗扫教室等。
让曹韦真正安心来留在这教书,还得感谢开学时的一次家访。当时,她们正在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学生家,两只长脖子的动物气势汹汹地向她走来,伸着脖子啄她,把她吓个半死。在场的人看到这个情景都哈哈大笑起来,她都快急疯了,最后还是一个学生帮她赶走了这两只动物。她看着这好像鸭子又不像鸭子的动物,好奇了起来,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啊?当得知是大鹅时,竟然仔细观察了老半天。“说实话,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大鹅,亲眼看到了后,那一股高兴劲一下就上来了。”她说,农村的生活真的是缤纷多彩,让她看到很多以前只在电视和书本上看到过的东西。从此,她迷上了这篇土地,和孩子们一起出去赶牛、上山采山果等,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孩子王”。
“所有的不习惯,慢慢也就习惯了。”在回忆来蕉洞教书的日子,曹韦感叹到。出行是她们最大的不方便,从海拔米的学校到配套实施相对完善桃树村,步行的话要2个多小时。今年4月7日下午5点左右,生病的樊丽平在桃树村卫生所打完点滴,却没有车去学校。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课程,她拖着疲软的身体,独自一人走着漆黑的让她心里“发毛”山路,忍着酸痛和泪水,花了近三个小时才到学校。“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一个人很多东西,在这里让我意志更坚定,胆子也更大了。”去年刚来学校不久,杨璨和樊丽平都回家了。半夜,突然狂风四起,雷电交加,吓得曹韦捂着被子头都不敢神出来。这时,她突然想起学校的音响设备、电子教学仪器等都没有关电源,她心里挣扎了许久。最后,还是掀开了被子,撑把雨伞,胆怯地跑到楼下把所有的电源全部关掉。“我如果不关掉这些设备,说不定都被雷打坏了。当时真的全身都吓的发抖,”曹韦说。
“我们都向往大都市,但这里更需要我们。”
曹韦和樊丽平刚来学校的时候,都是不会做饭的,只能靠杨璨做。如果杨璨不在,她们就只能吃泡面或者到附近村民家吃。家住学校隔壁的村民胡杏花就经常让她们都自己家吃个便饭。“她们几个就像我的女儿一样的,什么事都跟我说,准备回家、到了学校都会来告诉我一声,这不昨天她们刚从家回来就带了新鲜鱼给我。”胡杏花说,她的两个孙子都在学校读书,以前成绩都不怎么好,在三位老师的教育下,不仅学习成绩好了,还会唱歌、跳舞,帮着做家务活。
“我现在也会煮面了。”曹韦开心的说。
“以前,我不会切菜,每次切到手都会大喊大叫。现在切到手,把手指头往嘴里一伸,贴个创口贴,就没事了。”樊丽平笑着说。
前段时间,樊丽平班上黄陈峰的父亲因出车祸导致腿部粉碎性骨折,家里没有了劳动力。她得知情况后,放学后和黄陈峰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到他家看望他爸爸。在了解他家情况后,从工资里拿出部分钱给黄陈峰哥妹俩,并及时把家庭困难信息报送到白岭镇中小,获得了国家贫困学生补助,缓解了他家的经济状况。5月25日,记者来到蕉洞小学时,三位老师正好打算前往他家再次探望情况。中午放学后,记者和她们一起步行前往黄陈峰家,崎岖的山路一直蜿蜒到他家。黄陈峰的父亲黄日泗在山坡上的家门口望见老师来了,急匆匆拄着拐杖来迎接。“她们三个女孩子,在这个地方教书的确是辛苦,但她们确实是把孩子教好了,我们把孩子交给她们一万个放心。”黄日泗说,近几年学校里换了一批又一批老师,但只有这三位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家庭状况等方面特别关心,他希望她们能一直留在村里。
她们对学生无私的付出和关爱,也换来村民们极大的关爱。老师们有麻烦,只要说一声,村民都抢着帮忙。今年3月份的一个凌晨,樊丽平突然胃病犯了,可学校里就三个女老师。她手足无措时,随手拨通了一个家长的电话,告诉他自己急需就医,这个家长二话不说,立马就过医院。
“我们来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砸缸的呢,看电子屏幕来给你展示……”如今的蕉洞小学,在她们的努力争取下,全面实施了国家标准化校园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屏幕上轻轻一点,课文就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学校更是拥有图书阅览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三位老师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宿舍。在她们的厨房,有着吃不完的菜,基本上都是村民们让学生带来的。放学时,37名学生依次排好队,在出校门时一一向老师说再见,老师们都笑容满面。问起为什么会坚定的留在这里教书时,她们说到。“我们读书的时候想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都有过向往大都市,现在觉得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