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身体里流淌的华夏儿女的血脉,一直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可以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存在一直都是一个未知的迷。在十二生肖用,除了
龙之外,其他十一种生肖都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的存在。
百科对于龙的定义是,它乃传说中的一种具有蛇身、鱼的鳞片、长有鹿角、鹰爪的神奇动物,上天入地,操云控雨,无所不能。在中国古代史中,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因为龙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对于掌控欲极强的君王来说,无疑最能展现自己的权威。
对于龙这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生物,有学者表明,人们不可能凭空臆造出一种不存在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来回答,就是物质决定意识。龙的出现,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具体的原型。龙的原型以下几种观点:
一、龙的原型是蛇
中国古代的先民为了部落能有一个很强的凝聚力,以应对各种天灾与人祸,大多数部落都会有一个符号的象征,我们可以称之为图腾。华夏民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将蟒蛇作为自己部落图腾的记录。
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人首蛇身的神灵,特别是女娲造人的传说深入人心。在考古学家探测查海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址中,他们找到了很多龙。这些文物中的“龙”更加接近蟒蛇的形状,只不过头部略加修改过而已。
华夏文明在不断的发展,作为华夏民族象征的龙,它的形象也在随之不断演化,也许古人为过去的“龙”添上四肢和鹿角、鹰爪等,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的形象。从开始的蟒蛇,到后来家喻户晓的龙形象。
古代官员的官服上,蟒袍的地位是仅次于龙袍的,蟒袍上的蟒是四爪,而龙袍上的龙是五爪,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在这种观点下,也不能否认龙的原型来源于蟒蛇的可能。
二、龙的形象源于鳄鱼
龙的形象虽与蟒蛇十分相像,却也不能不注意到,在商周甲骨文的卜辞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有关于杀龙、祭龙、猎龙的记载。
《左传》中记载:鲁昭公29年(即公元前年)秋,龙出现在晋国都城近郊(相当于今山西候马),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想猎捕它,但又害怕它,于是去请教当时以博学多知见称的太史官蔡墨。蔡墨说:“如果不能活捉龙,那只是由于现在人们的无能,而在古代,不但能活捉龙,甚至专有养龙官、杀龙官和驯龙官。只是由于后来大地上的水泽少了,所以龙才成为稀奇之物。但在《周易》中,却保存着许多关于龙的占辞。”
从这一段话中,位于北方的晋国(今天的山西)今天看来气候略微干旱,再过去的几千年里,可能气候较今日千差万别。根据古文字显示,龙很有可能是一种四足的爬行动物。
在当时,北方的气候,可能十分湿润,十分适合像鳄鱼这样的凶猛的爬行动物生存。当时由于认知能力远不如今天,在所必须面对的各种猛兽中,凶鳄毫无疑问是最具有威胁性的,人们将它作为力量的象征。所以当时人们既恐惧它,又崇拜它,把它看作神,称之为“隆”(隆、龙古字通用。隆就是巨大、伟大)。
三、龙的原型是一种金龟子幼虫
《史记·封禅书》曰:“皇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而黄龙、地螾均指躯体盘旋宛曲之虫,它主要指金龟子一类昆虫的幼虫。黄帝主土德,土地的颜色又是黄色。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寿命低,作为自然之灵的人类并没有掌控万物嗯能力。人们不知道生是为何,死是为何,人从哪里来,死将归去何处。而这种昆虫幼虫,在卵时期从母体排出在土地里,成虫死亡凋谢,春暖复苏以后,卵发育成虫,就像生命有了新生。人们很有可能将它当做了链接阴间和阳间的桥梁。
除红山文化分布区外,此类蜷体玉龙远在濒临长江的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出土过。再往后,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山东滕州前掌大号西周墓均出土形象近似的蜷体玉龙。玉猪龙形象在考古领域传播十分广泛,造型如此固定,不能没有将玉猪龙和龙原型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龙的原型在学届尚无定论,对于其形象,笔者写了最主要的三种,也是笔者认为最有可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