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松山堡之台沟
查看卫星航拍地图,发现中固镇孟家寨村河南,标有地名曰台沟。一看地名,就知得名于山上有墩台,山下之山沟故称台沟。
台沟为何台,明代叫何名,查《开原图说》《全辽志》《辽东志》,不得而知。已知松山堡下墩台,东镇台为英城子后台台子山,月城台为孤山山城,杏花村台在松山堡与马家寨之间的杏花石岭上,山冈铺台在山冈堡村,向阳台在松山堡与靠山镇之间郭蒋岭上,矿山台在英城子铁矿西山上,松山墩在松山堡后山上,石门台在象牙山风景村妈妈伙落村后小山上,其余如排栅台、宝稻山台、盘岭台、张和台、平顶台、镇夷台、三墩台、高石嘴台、架炮山台、长岭台、殷毛儿台、初改兴台、司能台、艾计成台、东安台、张立纲台、谭昌台、李毛头台等,皆不知所指。
研究古地名,需要熟悉当地情况,需要文史功底扎实,需要悟性。关于台沟,一要实地考察,二要继续感悟,否则无以有新发现。
今天在我朋友圈《马家寨的陈其屯台》一文下,与网友交流时说:“一年来,考察了开原约五十座古墩台,尚不及烽火台总数的三分之一。”
调兵山文史爱好者邱宝成先生说:“最近再读高老的《开原文化遗址考察》章节,加之你和家弟对墩台烽遂的考察,让人觉得,历代文化的存在厚实得让人厘不出个头绪。比如:早期的燕秦汉长城与晚期的,高句丽时期的,明清时期的,由于疆界的不同时间之界定,使它们穿行交叉、叠压、借用等。想把历代长城边台从哪来到哪去理个清楚,还真得费些功时。这些就足够一部书了。”
我答:‘多谢邱兄!感谢各位!墩台考古几大难:一是实地发现了墩台却不知墩台名;二是史料发现了墩台名却又找不到墩台实物;三是既发现了台又发现了名结果没法对应得上,无法确定该名即该台;四是就算都弄明白了又不知是哪个朝代长城的烽火台,因为开原有燕长城、秦长城、西汉长城、东汉长城、高句丽长城、明长城,还有清代柳条边的边台、卡伦,另外还有历朝历代驿路的路台。大家说难也不难?谁会考古请来考一考。”
辽宁省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陈赫跟帖说:“需要请考古专家。”
我说:“明长城最北到开原,仅明朝一代的长城烽火台就多达一百好几十座,找都找不全,要不咋说开原是东北史研究的‘富矿’,更是标本与‘活化石’呢!许多东北史的锁钥就在开原啊!爱好与研究东北史者‘不到(开原)长城非好汉’,‘此生不悔生开原’,欢迎各位来开原蹲点考察。”
我又说:“历朝历代长城都从开原东部山区包括清河区经过,对研究历代中央王朝与东北边疆地方政权关系、夫余府、黄龙府、开元路、东辽国、东夏国、叶赫、哈达等等等,都具有“活化石”意义。绕过开原许多问题无解, 陈赫回复:“以后会来的。”
我又在另一篇《柴河堡的照壁山台》朋友圈文章下说:“父母家在柴河堡生活过几年,我也曾在哪里度过几个寒暑假,然而我也仅知道柴河堡下几个墩台,大多数都不知道。柴河堡城东北角外就有一个大土堆子,没人知道是个啥。我与邱树友、王东升等人几次现场考察,研究确定为明代《开原图说》记载的‘柴河台’。仅仅一个柴河堡的柴河台,就在村里小学上外,人人都知道然而却又人人都不知道,这可是全村全乡最重要且最显著的古迹啊。”
开原历史学会会长王意在下面跟帖点赞。
我总结说:“照壁山台与柴河台是柴河堡城最重要的两座烽火台,且相距最近,也是开原少见的平地烽火台,极有明长城防御体系方面的研究价值,应予以重点保护。”
好久没思考古墩台了,现在又捡起来了,还得继续。
刘兴晔于年11月12日
作者/来源:曾经东北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