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龙·无量山莲云寺
古寺炊烟起,谁问起古今?陕西黄龙无量山莲云寺这个古老的寺庙,历史朝代更替是扑朔迷离的,唯一可以考证的便是几处重修碑记,最早的重修碑是明嘉靖二年(公元年),嘉靖二十六年(年)、清康熙年间、乾隆二年(年)道光年间均有增建维修,“文革”期间被毁,至今重修,恢复以往的威严与兴盛。
然而这里也曾发现过宋代的造像碑,那么在此之前,这座寺庙是一种怎样神秘的存在呢?或许只有那千百年来林立在寺院中央的“五松抱柏”能够诠释了吧!历史被厚厚的尘土掩埋,如今浮于表面的痕迹,带给今人的只是臆想中,史记节段中的猜测罢了。
古书记载下
莲云寺更显神秘莫测
翻阅过古书的人,理应都知道,寺庙一般是坐落在山间,在通衢要道之处,在百姓居住区域的轴心点,灵气聚集的地方,百里一座庙,十里一古刹,无论是朝代如何更替变迁,寺庙都给人的是一种信仰力量,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后,影影倬倬中无量山莲云寺如同空中楼阁般,虚无缥缈,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每每晨曦初见时群鹤绕山旋飞,这一现象延续了数年,故而此山古称“仙鹤山”山谷为“万和谷”。
据有关资料记载,东汉以后道教兴盛,在山顶始建北方大神无量祖师殿,后因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输入了新的观念,新的教义,在与儒、道交融互动中,最终形成了一种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建筑,由于佛教中“普度无量众生”的教义深入人心,仙鹤山更名为无量山,喻指:天地善缘无边无际,量由心生。
古刹传说
人生归尘,境界如云
初进山,遇白须老者砍礁,老者口中长叹道:“山是山,人是人,尔是尔,吾是吾,世是世,万物皆是。”
行至山间水流处,遇一樵夫吹笛,风吹额前发丝,袅袅的笛声戛然而止,只见他望着潺潺的水流,吟道:“山与山,人与人,尔与尔,吾与吾,世与世,万物皆缘。”
再走数步,遇及笄少女采药,挽着白纱,轻唱着:“山云山,人云人,尔云尔,吾云吾,世云世,万物皆烟。”
再到山腰深林中,遇一位童子,坐在树杈间,笑语着:“山归山,人归人,尔归尔,吾归吾,世归世,万物皆归。”
山顶的云雾缭绕中,一位老僧口中念禅语,拂然而说:“山非山,人非人,尔非尔,吾非吾,世非世,万物皆尘。”
不知何时,百姓们在山顶修建起了一栋寺庙,当寺庙开光的那一天,七彩莲云罩于其上久久不散,故而这座庙便赋名为“莲云寺”。
并且当天平台之上拔地而起了一棵柏树,五棵松树,一天之内树高数丈,人们回想起这一程的经历,顿觉得这个地方灵气悠悠,似说透了浮沉事事的境界。
一是、一缘、一烟、一归、一尘拥护着一境界,这处“五松抱柏”的奇景,更显的境界幽远至极。
百年后一切依旧
梵音缥缈,寺院经过一次次的兴盛,一次次的衰败,一次次的香客云集,一次次的归附于尘土,一次次的……
神圣的莲云寺不管是经历了多少朝代,历经了无数沧海桑田,山依旧,寺依旧,五松抱柏的境界依旧,这里的香客在岁月中换了无数个面孔,但是鼎盛的场面仍然是依旧……
故事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处
佛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