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川西平原的古镇,不少人立马会联想到黄龙溪、洛带、五凤溪等网红人气古镇,不过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在成都市东北丘陵地带竟然还有一座面积不大来头却不小的古镇——石板滩古镇。它地处成都市东北面、新都区东南角,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五万多,其中98%系广东籍客家人。
石板滩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处于成都东山客家聚居区的中心地带,被誉为龙泉山脉“东山五大场”之首。而今,它正以古韵悠长的客家文化和“天府动力新城”产业转型等齐头并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古镇。
明末战乱之后,大批湖广籍的百姓在清初离乡背井来到四川,在清乾隆年间,这里便逐渐形成以广东梅县一带的客家人聚集而成的集镇,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
在勤劳智慧的客家人苦心经营下,清代道光年间,石板滩镇便拥有了“东山五大场镇之首”的称谓。五大场镇,即石板滩和甄子场(今洛带镇)、西河场(今西河镇)、隆兴场(今龙潭寺)、廖家场(今清泉镇)等。
这里仍然保持着和广东梅县客家话一致的古语,至今为当地居民社会交流的主要语言。他们坐在一起,嘴里一阵“晏昼、下晡、洗汤、摊凉”,这是“上午、下午、洗澡、纳凉”的意思。他们“哦豁,记蒙!”“你话支介?”“屋里料!”“处的样子哟!”你懂这些意思吗?
说起石板滩,这里曾出现过一位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廖观音。廖观音(--年),祖籍广东,自幼习武,后成为清代红灯教首领之一。光绪二十八年腊月,不幸被叛徒出卖,四川总督岑春煊施将其以裸刑斩首,时年仅十七岁。
近年来,这个历史名镇更是被建设成为了客家文化浓厚、客家风情彰显的客家名镇。
石板滩坚持产村一体,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依托浓郁的客家文化打造了以客家风情休闲观光为特色的红枫林客家风情园。
走进风情园,视线所及是火红的枫叶、茂林修竹掩映下的连绵别墅群,它们呈圆弧状花瓣,众星拱月般的围绕在中心广场四周。
石板滩镇土城村是红枫林客家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区。这里对客家围拢屋以及客家文化进行精细化雕琢,以文化墙、客家博物馆、文化浮雕等多种形式尽情展现。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在长期迁徙过程中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所以客家人也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
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的特点,他们在迁徙中始终不忘根本,据专家考证:客家的第一次迁徙发生在东晋年间,位于河洛之间的汉魏洛阳故城为当时的国都,正是客家人的根之所在。
客家先民源自中原,中原大地以河洛为中心,河洛大地以洛阳为中心,洛阳作为客宗祖地有着不可动摇的历史渊源。
而客家民居还保持着南方地区闽粤一带的骑楼建筑风格。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
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迁徙流动的客家人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以至于经过数百上千年之久,只要客家人到哪里,客家文化就在哪里落地开花。
客家语九与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视为吉祥的象征,有崇九风俗。客家人建新房子,通常要挑选与九相关的日子,如初九、十八等。
客家人在中国,犹如吉普赛人,在整个发展变迁过程中,他们从北到南,再由南向海外和西南流动发展,不管到哪里,他们总是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和文化。
怒放的蔷薇,高悬的灯笼,寓意着石板滩客家人们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整齐明净的两层别墅,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健身器具,家家户户沿街停放的轿车,无不悄然告诉四方来客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整个红枫林客家风情园以“花样围龙”的形态充分体现客家风情。
顺着花瓣样的别墅群一路追寻香气,小径弯弯,眼前豁然现出一泓碧波,精致的亭阁雕梁画栋临水而建,错落有致的客家风貌建筑依次蔓延……
游客们纷纷赞叹这里的春色宜人:不愧是最好的农村集中居住点,非常漂亮,花香四溢,令人沉醉。
当地村民都是住的客家小别墅,房前种花,屋后还有菜地种植天然有机蔬菜,而这一切除了自己出少部分建筑费用外,其它都由政府补贴。
现在的客家小镇石板滩不仅产业特色鲜明、连片发展融合紧密,而且以轨道交通和航空动力为主导产业,成为成都市新都区“一主两翼”之东翼。该镇两大主导产业同属国家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中的高端装备创新产业,是实施强国战略的重点突破产业。未来,石板滩镇将围绕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现代农机产业园和军民融合航空动力产业园“三大园区”建设,届时,这座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客家古镇将会带给世人更多的惊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