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群众有了难题找谁解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如何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界头庙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不断做深做细做实党建服务民生这篇大文章。“红色引擎”动能持续释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红凳子”讲述百年史
百年征程,百年初心。一场忆苦思甜的红色故事会在界头庙镇碾子塬行政村农家院里拉开帷幕。现场,75岁的老党员李长计用一口地道的方言向村民和镇志愿者们讲述当年志愿入党艰苦奋斗的故事,用自己的故事讲述党史故事,院中的红板凳座无虚席,志愿者们听得十分入神。今年是建党百年,一路走来,风雨不易,为了回顾百年奋斗历程,讲好党史故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界头庙镇依托镇新思想传播队伍和“红板凳”党建品牌,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树身边人、讲身边事、育身边人”故事会系列活动,通过选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塑造一批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全体党员学先进、立足岗位当先锋,充分展示工作成就和良好形象,发挥好、宣传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增强实干担当意识。“这个‘我’可以是在战场上抛洒过热血的老兵,也可以是在故乡开创新局面的新居民、投身志愿服务的老党员……用身边人的故事拼接出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镇党委副书记周虎告诉笔者,李长计老人是故事会系列活动的第一场。
“红凳子”搬到哪,党史学习教育就到哪,“红板凳”党建故事会将继续吸纳老党员、创业者、乡贤等成员,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红色党史故事,通过“我”的真实经历来重现百年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让党史宣讲遍布乡村角落、楼道内外,营造人人参与讲党史、人人主动学党史的热烈氛围。
“红马甲”服务百姓事
如今,在界头庙的田野里、百姓家、街头巷尾、电商中心,你总能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宣传绿色环保、扫黑除恶、惠民政策,为苹果套袋、为贫困户晾晒被褥,打扫庭院巷道,忙的不亦乐乎。说起这些“红马甲”,界头庙镇景家塬村樱桃种植户刘惠云有许多话说。年,景家塬村建立村集体经济效益园,尝试栽种了20亩樱桃,为了方便果园管理,村上把园子承包给刘惠云。一到成熟季,由于人手不够,如果不能及时采摘,果子就可能因为过分成熟掉落腐烂,这可急坏了她。正当他着急发愁时,界头庙镇“红马甲”志愿服务队走进了她的种植园。
“这些志愿者这两年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他们一到樱桃成熟时节利用周天就来帮我采摘,特别细致小心,采摘樱桃的时节正是5月火热的季节,太阳晒到人皮肤上热辣辣的,大家却没有丝毫懈怠,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樱桃采摘及时,上市后,卖上了好价钱”。刘惠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感激与喜悦。为最大限度服务群众,界头庙镇党委采取鼓励激励方式,动员镇党员干部组成了一支68名志愿者服务队,并成立村级志愿服务队11支。服务队成立以来,为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界头庙镇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服务模式,启动点亮行动,即“群众点出需求,志愿团队亮出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点单—制单—买单”的良性循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如今,“点亮行动”还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村民有需求可随时拨通界头庙镇志愿者服务电话,通过“我有需求”提交服务需求,从而实现单向“送服务”模式向双向互动“你点我送”服务转变,并形成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了让文明实践工作进村、入户、见人、走心。
“红账本”传递民生事
眼下,正是农村大忙时节,界头庙镇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白天到田间地头现场办公,晚上进村入户拉家常。笔者发现,他们人手一本统一印制的“民情日记”,通过它收集百姓所思、所虑、所需,解决了一大批基层期盼、群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