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古镇景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黄龙溪镇,虽说是镇子,伴随近些年村镇城市化改革,与城市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初来乍到,漫步离住处最近的黄龙溪古镇成为首选。
要说黄龙溪古镇有多古,资料显示距今约一千八百年,但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现代化人工雕琢的痕迹。我想,能来这里采风的人大致也是在文旅的璀璨长河中捡漏的主儿。
一经岁月沉淀,我对“文旅”的体验“渐入佳境”,将其分为三次第—— 第一次第是人们常说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第二次第是“寻根”,探访名山大川, 一说装修店子的机缘,正值小掌柜去云南旅游,别人摆渡对岸观光之时,她却将目光对准了河岸船运过来的嶙峋之木,一个设计鲜明的装修方案成竹在胸。经过纤纤玉指的爱抚,这些奇虬怪木便跋山涉水随她回了家,这等归属对于一个妙龄少女着实不易。赶巧她又是做茶的,想必天天受茶气的熏染,这些桀骜不驯的怪物一定也要成仙。 二说品茗。小掌柜名叫雨欣,来自峨眉山的制茶世家。她兴致盎然的给我讲解并品鉴了四川名茶“竹叶青”、“雪芽”、“甘露”、“飘雪”、“绿水青山”的种种不同。因我先前对绿茶知之甚少,经她点化,算是入了门。重温了绿茶何以位居六大茶类榜首,并且因其祛病强身、清凉消暑、护齿明目、刮油降脂的功效倾心者众。 谈话间,她给我指了指桌边的一枚“金珠”,将“金珠”的来历讲给我听。锡纸里面包裹的实际上是一枚“茶膏”,普通人常见的是普洱茶膏,而绿茶茶膏则非同凡响。茶膏是制茶工艺的精华,这颗茶膏只需刮几下就是一杯“极品贡茶”,还有极佳的药用价值,乃非一般人可食得。 听了故事后我的画面感是这样的:一日,中央来人基层考察,廊庭信步间,遇忘年之交相谈甚欢,见女孩乖巧遂赠“金珠”三颗,亦喜缘分有重天。 三说游客。茶室一间可观天下,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每天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各色人等或多或少的有些交集便是“一沙一世界”,遇见对的人,即是“一叶一菩提”。 话说一家三口在门外避雨,雨欣便招呼他们进门喝杯热茶,这一聊不打紧,一次偶然的机会便可纵观一位长者别样的人生。 在雨欣的推送下,我浏览了长者网名“原本”的美篇,倾听他行知旅途的诉说。长者貌似知天命之年,雨欣说他来自中原牡丹之乡,中医出身,退休后免费给人看病,闲暇时光游历四海,这种安逸又乐善好施的生命状态堪称当今文化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范本。他遍访祖国的锦绣山河,热衷于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他探访自然每一步坚实的脚印,无不穿越时空与思想碰撞出高维的火花,聆听岁月喃喃低语告白人世的物语。 与老两口同行的是他们的侄女,该女子柔软灵秀,气质超群,是一名舞蹈家,据说曾作为文化使者在莫斯科大剧院给普京献舞。一颦一笑每张照片都堪称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不知不觉,我停摆的时钟被落霞唤醒,屋内屋外时空两隔,翘首相望。临别,雨欣泡了一杯“玉兰花茶”,这是港台地区茶客的偏号,清香彻骨,韵味悠长。透过摇曳生姿的茶底,我看见峨眉山下有一个一抹纱裙的婀娜浣溪女,从清凉的河水中拈起一只娇艳的白玉兰,那是来自年一个异乡茶客的问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