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闲云野鹤蒋长华
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雅士,对杭州西湖都是推崇备至,留下了诸多文化印记,故而西湖被列为浙江省境内首例世界文化遗产。
西湖的南北有两座山,即南面的吴山和北面的宝石山,但山不高,是杭州市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登高俯视西湖的 观景台。
秋日的周末,我们三位好友从宝石山脚蒋经国故居开始漫游宝石山,宝石山岭被取名为葛岭,据说南北朝时的葛洪曾在此岭结庵修道,故而取名葛岭。
葛岭山脚牌坊处有一绵延50余米的摩崖佛像群,共有造像20龛28尊,摩崖题刻6处。据考证,该摩崖造像始建于元明时期,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种造像形式。遗憾的是摩崖造像未能完整保存下来,只能凭仅有的残迹来进行推论。
传说,公元年,秦始皇南巡会稽郡祭拜大禹,船行至宝石山下,遇大风恶浪,便将船缆系在一块大石上,因而留下了 的“秦皇系缆石”。后人在此处建造了一座大佛寺,可也是遗憾,我们没有眼福---。
葛岭两旁,古树葳蕤,绿荫如盖,特别是那几颗根系粗壮绕石而抱的古树,颇有佛之性,灵之韵,真乃灵山仙境。
不久,我们仰望:金碧排空,七宝玲珑,浮屠撑云,一塔从婆娑世界中冲天而起,直指苍穹,端庄、威严!这就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迹之一的保俶塔。
保俶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为吴越王时吴延爽所建,又名应天塔、保叔塔、保所塔、宝石塔。初建时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九级。宋、元以后几经毁、建,现存砖塔系民国二十二年重修,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及塔身均为八角形平面,共七层,通高45.3米,塔顶置铁铸塔刹。保俶塔造型挺秀,在西湖景观整体视域空间中,与雷峰塔形成 的“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南北对景。
禅关三年,坐断十方世界;蒲团一念,顿圆三世古今。绕塔而行,顿觉心无所待,惟愿盛世长安!
回转身后,一岩石极似神龟入定,背驮经卷,匍匐聆听袅袅梵音。
登上石阶,见前人已将经卷石注明为寿星石。龟者,神寿;经卷者,万古流芳,倒也与寿星石匹配。
“保俶清秀草木深,汲取日月精华魂。葛洪抱朴炼仙药,宝石流霞满乾坤”。寿星石后有一亭阁,亭中有一碑石,题刻为“宝石流霞”。
说的是葛岭,也就是保俶塔所在的山上多天然奇石,因赭红岩石中嵌满了玛瑙状晶体,每当阳光映照时,满山流霞纷披,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争辉,这既是山名的由来,也是新西湖十景之宝石流霞的出处。
千万年的风霜雨雪,将宝石山切割成五线谱一样的纵横沟壑,从而也孕育了诸多惟妙惟肖的奇型怪状的石头,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又将这些石头赋予其灵性,予以流芳百世。
特别是与那些萌童一起躲猫猫似的穿行于迷宫般的宝石山的裂隙间,仿佛忘却了年龄,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别有一番乐趣。过吴越王一脚蹬开的山岭,登上流光溢彩的宝石山脊,乍一看,宝石山就像一只美丽的凤凰,飞向保俶塔。当然要想登上凤凰背脊,俯视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还是必须小心脚下的红宝石,毕竟太滑了。
继续攀登至海拔.5米的葛岭之巅—初阳台,毕竟我们不是来看初升的太阳,而是俯视那秋日的西湖:江南秀色,几湾曲水,点点乌篷,姿态万千,一种自由自在的清新。
时值全国正在热播抗美援朝之《 》,为使我们的后人不要再有战争,将士浴血,忽想起《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之“精忠报国”,至栖霞岭与北山路口,瞻仰“浩然正气”的岳王庙,立于岳飞墓前,唯有敬仰与尊崇。
亘古中原,春去秋来,白骨皑皑堆如山,血色沉沉染骨色,天命难压脊梁峰,风雨更点骨装成。不知,如今在西湖边安息的你得知乱臣贼子的跪像是否可以让你欣慰!
挥师北上,走栖霞岭,登千步梯,下午二点钟到达黄龙洞,但此黄龙洞并非岳飞当年的“直捣黄龙”的黄龙府——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
杭州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后的山麓上,系西湖新十景之一,名为“黄龙吐翠”。
关于黄龙的传说不少:
一说,据传有和尚名慧开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声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传说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黄龙洞。
另一说,黄龙头是根据一个悲壮的民间故事而塑的。传说古代,离此不远的紫云洞里,住着一老一小两条黄龙。一天,老黄龙忽然作恶,喷火焚烧杭州城。小黄龙大义灭亲,带领众人与老黄龙搏斗,大火扑灭;然而小黄龙也在这场搏斗中死去。人们流着眼泪把小黄龙安葬,泪水渗进小黄龙的心窝,又从它的嘴里溢了出来,于是小黄龙的坟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为了纪念小黄龙,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黄龙头,并把这个地方命名为“黄龙洞”。清末成为杭州 的道教宫观,至今保存完好。
来西湖,不妨来宝石山走一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77.html